凌晨四点,会同县的街头仍裹着夜色,林城镇中学门口已响起“唰唰”的扫地声——这是张玉娥开启工作的信号。今年50多岁的她,已在环卫岗位上坚守二十多年,如今负责林城镇中学周边路段,每天雷打不动提前到岗,“要赶在学生上学、商户开门前,把路面扫得干干净净。”上午10点,采访时的张玉娥正坐在公交站台稍作休息,额头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安全走过干净的路,再累也值。”
在山水龙城附近街道,蒋奉玉正俯身捡拾路沿新掉落的落叶。她打扫的路段虽不长,却格外“较真”,哪怕是指甲盖大小的碎叶、纸屑,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扫街就得细致,不让一点脏东西留在路上。”蒋奉玉沿路边走边看,生怕遗漏任何角落,“大家把卫生都做好,自己多辛苦点也没事,把我们会同变得越来越好。”
负责农业银行门口路段的龙细兰,还有个“暖心据点”——工会设立的24小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以前累了只能在路边歇会儿,一整天都灰头土脸的,现在休息室里有热水、有微波炉、有座椅,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龙细兰说,每天她打扫累了都会在这里休息一阵,“有了这份关怀,干活儿更有劲儿了。”如今,她负责的路段不仅干净整洁,还常能收到沿街商户递来的热茶,“市民越来越尊重我们的工作,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配合的多了,心里暖暖的。”
从凌晨四点到日暮时分,张玉娥、蒋奉玉、龙细兰们的“橘色身影”穿梭在会同县的大街小巷。他们用扫帚丈量街道,用汗水擦亮城市,不仅见证着县城从“干净”到“整洁”再到“靓丽”的蝶变,更用多年的坚守,成为文明会同最动人的“劳动风景”。如今的会同县,街头巷尾的文明卫生创建标语愈发鲜活,市民的环保意识日渐提升,而这份美好背后,正是无数环卫工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王敏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