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会同县林城镇龙坡村迎来了一场跨越半世纪的重逢。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七五届知青重返第二故乡,在龙坡知青园共赴一场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龙鼓震天迎游子 旧物无声诉流年
清晨的龙坡村在激昂的龙坡龙鼓声中苏醒。村民们以传统鼓乐迎接远归的游子。走过半个世纪的岁月,当年下乡年龄最小16岁的知青,如今也都已过花甲之年。他们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每到一处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在知青园文化馆内,230余件展品串联起时光隧道——褪色的“先进生产者”奖状、斑驳的搪瓷缸、生锈的煤油灯,尤其是墙上展出的老照片,让老知青们驻足良久。“这张照片就是1975年3月7日我们下乡的情景,这个就是我,16岁的时候,我们这六个人就是住一起的,看着这些照片我就想起当时的样子,只想着把农村建设搞个好。”龙坡村知青黄兵轻抚照片的指尖微微发颤。
留言本载千钧情 老屋前话岁月长
“青春万岁,知青万岁”“广阔天地,深受教育” 的豪迈笔迹交织在知青园留言本上。“我们在这里和乡亲们一起扛过木头、种过田,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很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这样的机会。现在我们过得很幸福,在农村里锻炼的经验我们也带到工作上面去了,我们在各条战线上都很出色。”岳阳知青曹艳清说。
“这是龙坡三队,后面这个房子就是当时我们下乡住的那个房子,后来我们招工、考学陆陆续续都进城了。我们这一段的这个岁月难以忘怀,所以我们就建了这么一个知青园,今后我们老知青们都有一个‘家’。”知青文化园筹备组长陈明说。
据了解,知青文化园由知青小屋、知青长廊、知青文化馆、农耕文化馆、知青农庄、油榨坊、学生研学基地、采摘园等构成,知青园的建设,不仅是知青们的情感寄托,更是龙坡村发展的新契机。据村支书黄勇军介绍,知青园文化馆由废弃牛栏改建而成,未来将打造文旅综合体,“既留住记忆,更激活经济”。
知青园筹建顾问龙世泉指着知青文化园里的老物件说:“这些展品都是乡亲们翻箱倒柜捐出来的,我们做了这么个载体,就是希望把知青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年轻人知道,乡村振兴的路是前人一锄一镐开出来的。”正如靖州知青曹凤莲在留言簿写下的“知青,知青,永远年轻”,这场跨越五十年的重逢,既是对激情岁月的致敬,更是将艰苦奋斗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生动传承。
山歌再唱初心在 星辉满座忆峥嵘
当晚,一场由老知青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晚会精彩上演。演出既有时代印记——《我们这一辈》的合唱铿锵激越,《智斗》花鼓戏重现当年宣传队风采;亦见岁月沉淀,萨克斯合奏《波兰圆舞曲》流淌着时光的醇厚,《如果爱不在》国标舞跳出银发伴侣的深情……老知青们用歌声和舞蹈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次跨越50年的重逢,不仅是一次情感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份知青情谊将永远延续,不断激励新一代秉持坚韧与担当,在各自征途无畏前行 。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王敏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