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5年5月23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县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我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及优化产业布局
1.明确发展目标。紧紧把握全省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楠竹资源,争创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省级竹产业发展示范县,致力于打造会同·RCEP区域竹制品精深加工及外贸产业园、西南及华南区域板材生产交易中心和国家地理标志会同竹笋研发推广中心,不断提高竹产业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到2030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
2.理清发展路径。根据我县竹资源分布及竹产业发展基础,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笋竹并重发展和园区集聚发展作为我县竹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推动竹林低产改造,重点发展竹板材、精深加工竹制品外贸、竹笋及其制品。
3.优化布局方向。全县竹产业按照“一区两翼多点”发展布局,“一区”是以会同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发展竹精深加工制造,“两翼”是以金竹镇、金子岩侗族苗族乡为依托打造两个笋竹产业示范区,“多点”是以其他乡镇依托当地资源特点打造竹木初加工、竹笋初加工等产品,参与竹产业链分工。
二、加强竹产业资源提质增效
4.加快竹林流转有序经营。鼓励竹林流转、集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竹林经营;规范楠竹采伐,建设专业化培育、经营、采伐技术服务队伍。分别培育笋用竹、笋材两用竹各15万亩,进一步增加高产楠竹规模,鼓励建设丰产竹林基地,推进高标准笋材两用林基地建设。全面精准实施竹林分类经营,提升竹林林地产出效益。
5.实施竹林路网提升改造。加大竹林道建设和维护,推进楠竹运输交通网络建设。推进竹材、竹制品仓储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及企业在重点竹产区建设竹材仓储基地,强化竹材采伐、收储、加工、流通等环节衔接,提升产业配套率。
6.支持传统竹文化及竹文旅康养发展。大力传承竹工艺技艺,保护传承优秀竹编文化,培育中高端竹工艺品牌,提升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金竹特色竹林小镇,构建坪村大将故里、堡子稻田公园月饼小镇、宝田茶旅、金竹特色小镇的文旅黄金线路。
三、强化竹产业招商及政策保障
7.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鼓励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做好竹产业招大引强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和“一站式”服务。
8.实施竹产业强链补链工程。围绕做大做优做强竹产业,加快完善全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进一批产业重点支撑项目,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化竹业生产企业,通过招引一批中高端延链补链项目,培育一批竹制品头部企业,加快建设现代竹业产业体系。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提升竹产业集群化承载能力。
9.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完善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落实好中央、省、市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统筹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全县竹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在发展用地、其他建设、扶持资金、就业用工、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快“以竹代塑”标准体系建设
10.构建产业链体系。通过建设“竹林基地+竹材初加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体系,在竹材培育、采伐、运输、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开展指导,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产地标识管理、产地条形码制度、竹产品进入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名录和竹林认证标识等绿色低碳认证机制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竹产品溯源机制、质量标准体系和完备的“以竹代塑”产品体系。
11.推进竹林碳汇开发试点。探索竹林碳汇交易并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竹林碳汇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建设,提前谋划、包装、储备一批竹林碳汇项目,抢占竹林碳汇产业发展先机。
12.营造“以竹代塑”深厚氛围。加大对“以竹代塑”科学普及和宣传,引导公众形成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积极使用竹产品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支持竹建筑材料的使用,提高竹制办公用品采购比例,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和群众使用“以竹代塑”产品名录内竹制品,提高替代比例。
五、强化各级各部门机制体制保障
13.加强组织保障。全县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工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形成合力,发挥作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加强常态化监督,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保障和推动关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压紧压实责任,形成整体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会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编辑:毛羽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