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村振兴景正好 | 会同县堡子镇中心村:双节暖民心 产业绘振兴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王敏 2025-09-29 15:07:25

9月28日,堡子镇中心村的村部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庆国庆迎中秋暨纪念红军长征过中心村90周年公益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开场舞《把咱的秧歌扭起来》瞬间点燃现场,村民们的笑声、鼓点声在广场上空交织成欢乐的海洋。

舞台上,情景剧《雷坡情》、情景歌舞《十送红军》生动演绎红军长征过村的动人故事,雷坡文化研究会会长等登台分享红色历史感悟,村民听得格外专注。现代军旅舞蹈《军魂》刚劲有力,女声独唱《孝敬父母》温情脉脉,伴着歌声,工作人员为75周岁以上老年人送上月饼和高山葡萄,老人们捧着慰问品,脸上笑开了花。88岁的村民主动上台端坐拉二胡,《走进新时代》的旋律悠悠绕梁,《黄河源头》《兹莫格尼》民族舞、队形舞《走向复兴》轮番上演。舞蹈结束后,中心村幸福基金会的募捐箱前就排起了队,不少白发老人主动递上数百元现金,“以前受了村里不少照顾,现在日子好了,也该帮衬帮衬别人。”善款全部归入基金会,将用于后续民生帮扶。这份热闹与暖心,是村子产业旺、人心齐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中心村由原中心村和炉冲村合并而成,曾是脱贫村,如今489户1478人中,91户脱贫户326人早已稳定增收,2024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达53.98万元,“产业富民+民生暖心”的路子越走越宽。

原妇女主任龙吉林,是村里葡萄产业发展的先行者。2010年,独自在家拉扯两个儿子的她想为生活谋条出路,试着种了6亩高山葡萄。后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部分地块改种黄桃、猕猴桃,如今主打湘珍珠高山葡萄,还通过电商把果子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一亩地能挣一万多块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产业得多元,才能让村民稳赚增收。”村支书石德群望着满山葡萄藤说,村里100多亩高山葡萄园今年亩产超3500-4500斤,总产量约40万斤,产值突破60万元,还搭配高山柑桔、跑山猪、山羊形成“果畜结合”的产业格局。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领办的会同县盛德牧业有限公司,投入43万元建设青黄储发酵饲料及有机肥原材料收集基地,发展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现年产500吨青黄储发酵饲料,不仅使村集体经济2024年实现收入18.655万元、2025年收入约30万元(纯利润7万元),还带动20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以“企业+村集体+致富带头人”的模式,在炉冲村部成立怀化盛达食品有限公司,解决就业人员40人,经营性收入约一千万元,另给村集体分红8800元。在堡子镇原粮站内中心村经济合作社入股15万元与会同县永顺皮制品厂一起创办了一家手套厂,解决就业20人,让在家待业的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拿到1500-3000元的月薪。加上羊肚菌销售、月饼销售收入和宝田茶场、墓脚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等,村里的增收渠道越织越密,“看着大家靠产业把日子过红火,我们村干部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产业兴了,民生关怀更实。“拿到这月饼和葡萄,心里暖和得很!”刚领完物资的村民张初凤笑着说,“以前村里哪有这条件?现在逢年过节村上会想着我们,大家还主动捐钱帮衬更需要的人,这样的日子才叫踏实!”

脱贫户梁任成也有感而发:“以前在外面一家汽车配件厂做保洁员,现在回了家里自己种了7亩葡萄,收入也多了,还能照顾家里人,今年收成很好,日子过得比葡萄还甜!”

对于村子的未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围绕现有产业谋拓展:计划在巩固高山葡萄、手套加工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探索乡村旅游等新路径,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朝着“产业旺、村民富、人心暖”的目标持续发力。

夕阳下,村部飞檐映着文化广场的热闹余韵,远处山坡的连片葡萄藤隐约可见。老人的笑容、车间的忙碌、捐款箱前的温情身影,还有舞台上的阵阵欢歌,共同拼成了中心村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这个曾经的脱贫村,正用多业并举的实干,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一笔一划绘着越来越甜的好日子。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王敏

本文链接:https://www.htnews.cn/content/646943/63/153222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