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村振兴景正好 | “稻草姑娘”点“草”成金 编织田园梦幻城堡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付俊 华 编辑:付俊华 2025-07-21 16:00:44

DJI_0181.jpg

曾经被付之一炬的废弃秸秆,如今在返乡创业者陈卓琳的巧手下焕发新生。从憨态可掬的稻草人到威风凛凛的稻草巨龙,从单一工艺品到涵盖研学的田园综合体,这位“稻草姑娘”用创意与实干,在田埂上编织出一个年产值过1500万元的“稻梦小镇”。

近日,记者走进会同县堡子镇,见到了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稻草姑娘”的创业者陈卓琳,她正和乡亲们用一双双巧手将曾经被视为“废弃物”的稻草秸秆,编织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动物、一座座精致的城堡。如今,这片由稻草搭建的“稻梦小镇”,不仅让秸秆焕发新生,更编织出了一条从生态农业到乡村旅游的致富路。

265A3991.jpg

一眼相中“草疙瘩”:从难题里找商机

返乡创业时,陈卓琳的目光牢牢锁定在田间地头的秸秆上。每到秋收后,堆积如山的秸秆成了农户的烦心事——焚烧污染环境,还田费时费力,处理难题年年困扰乡村。“既然秸秆多到‘愁人’,那不如变废为宝?”她琢磨着,用稻草做工艺品,原材料简直取之不尽,既能帮乡亲们解决秸秆处理的大麻烦,又能省去大笔采购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看着乡亲们焚烧秸秆,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心里不是滋味。”陈卓琳看到全村几千亩地产出的秸秆堆积如山,下定了决心,“若能变废为宝,既能解决环保问题,又能创造收益,这何尝不是好事?”

原材料充足且环保,叠加城市市场对乡土元素的需求,让陈卓琳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气息。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充满田园气息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受欢迎,而用稻草这种天然材料制作的作品,带着泥土的质朴和创意的巧思,在文创市场里独树一帜。“当时就觉得,这些‘草疙瘩’能卖出好价钱。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没错,稻草工艺品一亮相就成了‘香饽饽’。”陈卓琳说。

265A9401.jpg

从几十块钱到上万元:稻草里的“价格差”

最初,她注册的生态农业公司,专注于生产稻草工艺品,小到摆件,大到景观雕塑。

比如稻草编织的小动物、小篮子,基础产品单价只要20-50元,成了游客随手带走的纪念品。

而最高端的作品,是为主题公园定制的大型稻草艺术装置。目前,陈卓琳的最高单笔订单的价格是100多万元,打造了70多个稻草形象,用掉了10吨多的秸秆。“客户说,看中的就是这些作品‘天然环保又充满故事感’,和景区的生态主题完美契合。”陈卓琳说道。

265A3948.jpg

从“卖草”到“造园”的跨越

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卓琳打造的“稻草城堡”在各大平台的意外走红,唤起了很多人的田园城堡梦,也让陈卓琳完成了从“卖草”到“造园”的跨越。

“当时,我的一个客户提议说,你们的稻草作品这么有特色,能不能放在我的农场里?我也想让我的女儿体验一下乡村版的‘乐园’。”

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她试着在农场中搭建了一个小小的“稻草迪士尼”,摆上各种作品,没想到周末引来周边市民和游客围观,孩子们围着稻草城堡尖叫,大人忙着拍照发朋友圈,随之一夜间爆火网络。“当时我在想,既然大家愿意来‘看稻草’,我的作品也能给农场带来巨大的流量,那为什么我不能自己打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迪斯尼乐园’呢?让大家看看秸秆能有多美。”陈卓琳说。

2024年,陈卓琳在会同县堡子镇建起了属于她的“稻梦小镇”。

265A3936.jpg

田间课堂:让孩子读懂“秸秆的魔法”

“原来烧了会冒烟的秸秆,能变成这么可爱的东西!”前来体验的小朋友举着自己编的作品开心地笑着。

“稻梦小镇”建成后,陈卓琳专门设计了“稻草手工”研学项目,让空闲的工人们教小朋友编织小作品,带着小朋友们先观察秸秆——摸一摸秸秆的纹理,闻一闻阳光晒过的味道,再讲讲秸秆从“废弃物”到“艺术品”的变身故事,迅速成为了“稻梦小镇”里的新亮点。

“这样的课程,既教会了孩子们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又让他们在泥土和稻草香里,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陈卓琳告诉记者,“其实,这边上课的老师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她们不仅能在这边做大型的景观,也能够带着小朋友们做手工,他们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265A3954.jpg

每年“吃掉”千吨秸秆:从田间到全球

如今,公司每年要消耗4000多吨稻草,这些原材料全来自周边10多个县。秋收后,他们会组织专人上门收购秸秆,按斤计价,既给农户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秸秆堆积的难题。

靠着这些“不起眼”的稻草,公司年产值能达到1500多万元。产品不仅销往国内100多个城市,还漂洋过海到了泰国、日本等国家。让这些既有环保理念,又有独特文化味道的中国乡村气息稻草作品漂洋过海。

如今的“稻草姑娘”既解决了秸秆污染难题,又带动乡村就业增收,更让乡土文化走向世界,让每一根稻草都见证了环保与商机。

今年以来,“稻梦小镇”客流量成倍增长,高峰期一天接待5万余人次。这位会同“稻草女孩”用行动证明,不起眼的“小秸秆”也能做成绿色大产业。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付俊 华

编辑:付俊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tnews.cn/content/646941/65/151435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