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这里是革命老区县。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会同传承。近年来,会同县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扎实落实各项政策,有序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全县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军爱民 始终和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在会同,一心为民的情怀,已深深烙印在驻会部队官兵的基因里,官兵们把会同当故乡,把人民当亲人。
当好会同经济建设的“特种兵”。驻会部队官兵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对驻地新能源、交通、水利、城建、农林开发等项目建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支持,为会同县“1354”工程实施出力助力。
当好会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官兵们积极参加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生态保护等行动,彰显了军民团结,展现着鱼水情深。
当好会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官兵们为乡村振兴联系点改善办学条件、援建产业公路、开通远程会诊系统,为群众免费开展医疗服务,为山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2017年以来,驻会部队定点帮扶会同县蛤蟆塘村,累计投入200多万元;2022年新增青朗村为产业帮扶联系点,投入12万元扶持中药材产业;2020年以来,县人民武装部投入60余万元,定点联系地灵乡及桥冲村、宝田乡及宝田村、漠滨乡及洞头塘村助力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官兵帮助10余所中小学开展学生军训,40人长期担任驻地学校校外辅导员。
当好会同抢险救援的“突击队”。官兵们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请缨、向险而行,洪水袭来、山火蔓延、疫情突发、安保巡逻时……一次次逆行出征的壮举,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冲锋号,一个个坚守战位的英姿,他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近年来,驻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参与扑救火灾、抗击洪灾冰灾、防控疫情等,抢救保护财产价值上亿元。
民拥军 让军队后盾更稳 力量更足
“重国防、抓双拥,是会同各级干部的职责所在。对于会同来说,双拥工作做不好,不仅是失职,更是政治上的近视和盲视。”这是会同县委书记伍罕鸣的拥军理念。他经常听取双拥工作汇报、深入部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他会带领县“五大家”领导,对全县驻军、退役人员、现役军人家属及“三属”进行走访慰问,送祝福,解难题。
会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会同县属于中西部后发展地区,尽管财政紧张,但县委、县政府却出手大方,投资5.57亿元修建、维护、改造国防公路101.56公里,投入1.6亿元对县城双拥路进行改扩建,安排资金3500多万元,支持驻会部队建设。在会同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100%兼顾“两区两范围”管控要求。
会同军粮供应站连续16年被评为省军粮综合保障先进单位。为了保障部队供给,由政府划拨17亩土地及投资1200万元,新建原粮仓库2栋、成品粮仓库1栋及军供中心暨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实现军需供应服务、质量“双优”保障。
8月23日,会同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来到连续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黄渊柏家中,为他及家属送上喜报和奖励金。付俊华 摄
守初心 双拥工作四个融合 站位更高
双拥促融合,共建谋发展。会同县委、县政府和驻会部队对双拥工作初心不变,机制更新,站位更高,打造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体制机制融合。发挥制度效能,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做到双拥软件建设全规范、双拥工作运行全联动、双拥服务体系全覆盖。军地双方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军地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军地携手持续深化新时代“两保三防创先进”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工作经验在全国、全军得到推广。率先在怀化市推进“一部一站”基层站点建设,实现现役、退役军人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共同发展融合。会同探索实践“9+X”模式,有效解决驻会部队及官兵和退役军人“战备、生活、安全”之困、“后路、后院、后代”之忧、“优抚、慰问、维权”之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
“为部队贡献和付出,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最应该做的。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军人安心,让军属放心。”县委副书记、县长苏振表示。
为了践行这一承诺,会同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想方设法为军队和军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三后”保障到位,推动军转退役、军属就业、子女入学3个100%落实。2020年以来,累计安置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士官)85名,实现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清零。2013年以来,累计安置50多名驻会部队干部家属到县直机关工作。驻军子女任意选择学校入学,就近入学率达100%。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免费乘公交、军人就医免挂号、停车免缴费、旅游免门票、培训免收费,所有窗口开绿灯,60余家优抚合作单位为全县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专属的优待优惠服务,让军人和优抚对象处处受到尊重和爱戴。坚持“三盼”保障落地,推动优抚保障、走访慰问、权益维护3个“100%”落实。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优抚抚恤及补助9182.4万元,随军随队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资金200万元。
“八一”期间,会同县相关部门联合9家本土企业,对今年春季从会同县应征入伍的45名新兵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王敏 摄
会同还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畴。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228.87万元;县财政累计补贴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资金363.46万元。缴纳意外伤害保险42.24万元。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走访慰问资金1400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奖励资金1010.7万元、军功奖奖励资金24.35万元。
会同公、检、法、司等单位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军案件和纠纷问题。县人民法院专设了涉军案件合议庭,司法局在部队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县域内军人军属权益维护法律援助实现了全覆盖。2020年以来,累计为涉军人员提供法律援助151件,公证服务86件。
精神价值融合。会同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双拥文化建设纳入县委“1354”工程战略目标中的“湘黔边区红色文化引领区”规划范畴,让双拥文化和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等有机融合,相生相长,蓬勃发展。军地联合编排《战神粟裕》舞台剧,传承粟裕崇高风范,受到军地首长高度评价和认可并在军地巡演。
会同县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评选活动。粟靖宣 摄
同时,会同县多举措巩固双拥文化阵地,创造性地开展爱国拥军进基地、进单位、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利用电视、新媒体、电子屏等讲好会同双拥故事,利用八一、烈士纪念日等特定节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美术书法摄影比赛、“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评选、“文艺进军营”等活动,营造出全社会拥军崇军浓厚氛围。会同县累计投入1.2亿元对粟裕同志纪念馆、粟裕同志故居进行改扩建;投入800万元对革命烈士纪念广场进行升级改造;投入100万元对全县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双拥广场、双拥路、双拥文化长廊。
共建共享融合。军地携手,一体推进军人军属荣誉激励与权益保障,满腔热忱关心关爱军人,实实在在解决军属困难,让广大官兵更加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军装的分量。
会同大地处处呈现军民携手、团结奋进的动人场景——从抢险救灾到安保维稳,一个个人民子弟兵奋勇当先冲锋在前;从乡村振兴到城市建设,一项项军民共建的务实举措落地生效;从朗朗校园到美丽乡村,一批批适龄青年踊跃参军矢志报国。会同征兵“五率”考评连续两年位列怀化市第一名,“会同征兵模式”得到湖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推介。
拥政爱民反哺会同,军民共建硕果累累,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军地互助稳定发展。碧水、青山、蓝天,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会同更加魅力四射;亮化、绿化、美化,让城区品位提升,成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军民共建的希望学校、和谐社区、文明小区、文明窗口及“双拥林”、“双拥路”、“双拥桥”星罗棋布;涌现出来的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达40多个;军民共建的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高椅古村被评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村”、会同县林城镇一完小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会同县已连续6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连续8次被评为“湖南省双拥模范县”。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如今的会同,处处涌动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热潮,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凝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胡江勇
编辑:付俊华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