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一朵朵都要整整齐齐,一瓣一瓣叠起来才像真花。”近日,在会同县金竹镇仿真花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碌而有序地制作仿真花。他们神情专注、动作娴熟。
金竹镇仿真花加工厂2017年在政府帮助下成立,作为厂长的谭小枚,带领100多号人把出自他们双手的“希望之花”远销到海外市场。
“我们这个团队人员平均年龄50多岁,最大的85岁,其中有脱贫户50多人,还有20人是残障人士。”今年54岁的谭小枚,3岁时因意外脊椎受伤,导致背部佝偻,落下终身残疾。就是这个看似瘦弱的女性,却一直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周边的老弱及残障人士一起致富。
“我之前是做旧屋料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贵州出差,看到当地的工厂在做仿真花加工,当时我就萌发了回家开厂的想法。”谭小枚告诉记者,仿真花加工比较简单,适合弱劳动力人员制作。她通过申请,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办理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同时获得政府2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扶持,镇里还将集镇农贸市场一块场地提供给她作厂房。
2018年,谭小枚的仿真花加工厂走向正轨,成为扶贫车间,吸引越来多的群众陆续加入进来。加工厂工资按件计算,多劳多得,员工制作熟练后,月工资可达2000元左右。除了来生产车间工作外,员工还能将材料和工具带回家制作,既不耽误家务还能有额外收入。
48岁的唐远香因为腿部残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仿真花厂建厂时,她终于如愿以偿,在这里找到合适岗位。
“我由于身体原因,做不了什么重活,在厂里上班每个月能挣点钱补贴家用,真的很感激小枚。”如今,唐远香在这里已经工作5年多,从最开始的操作不熟练到现在成为熟手,她每天能加工几百件仿真花,一个月能额外多收入一两千多元,已经成为这个厂子实打实的“金牌技师”。“能在家门口就能有这样一份称心的工作,真的很开心。”唐远香对记者说。
“我自己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我想把厂子开得更大一点,这样就能帮助更多的人增收。”谭小枚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身边一些人“残疾人就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这一观点。
事实证明,只要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发出光和热。
“我们加工的仿真花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效益好的时候,年营业额能够达到30多万元。虽然与那些龙头企业相比自己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也能成为龙头!”谭小枚筹划着,除了要把自己的厂房建起来之外,还要把制作工艺进一步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在做好来料加工的同时,将仿真花原料加工也做起来,进一步扩大市场,拓展销路,增加员工福利,和大家共同创造更甜更美的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付俊华
编辑:唐家兴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