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歇气嘞,养稻花鱼要求稻田田埂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要灌排方便,确保旱涝保收。”近日,在炮团侗族苗族乡岩头坪村,稻鱼生态种养示范田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正抓住当前晴好天气,沿着田埂清理杂草,疏通水圳,为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做好准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岩头坪村村民蒋茂坚就是这勤劳村民中的一员。在不少乡邻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增收情况下,他坚持留守“大后方”,流转承包田地,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积极探索就地增产增收新路径。
“去年,我在自家责任田尝试稻鱼生态立体种养,虽然只两三亩地,但是稻花鱼与粮食净收益有一万多元,比起以前强多了。”蒋茂坚介绍,尝到了去年的稻鱼综合种养甜头后,今年他扩大了经营规模,通过稻田流转,打算再增加些田亩发展稻鱼综合种养。
“由于田里养着稻花鱼,所以我们都不敢随意喷洒农药,使得这稻田出产的稻米很优质,稻花鱼吃起来也很美味,稻米好卖了,秋季收割时下到田间捕鱼、体验农耕乐趣的城里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购得舒心,小山村活力更足了。”蒋茂坚说,村里发展稻鱼生态立体种养,一方面让村民群众经济增收,另一方面吸引村民留守在家方便照顾老人小孩,还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乡邻外出务工而利用不充分、闲置的土地,一举多得。
岩头坪村地处偏远,山多田少,发展农业不具先天优势。但该村生态优越、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稻鱼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引进,使该村因地制宜,整合有限的水田资源,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共生互促,一水两用,提高稻田亩产值,让农户在单一种稻的基础上增加收入,并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抓好春耕备耕,确保粮食生产供应充足我们始终责任在肩。通过稻鱼生态立体种养,发展优质香米、生态黑米等特色稻米生产,鱼苗采购成活率高、生长快的花背鲤,村集体成立种养合作社,带动村民农产业发展,助力农产品包装销售,引领村民群众调结构、促发展、稳增收。去年合作社10亩稻鱼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稻米和稻花鱼收入七八万元。”岩头坪村支部书记蒋龙光说,今年该村将结合村情实际,鼓励老百姓套种套养,做好壮大稻鱼生态立体种养规模,进一步带动村民群众增产增收。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张艺叶
编辑:毛羽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