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雪峰山下的烽火记忆⑦ | 戴先友:“大刀向日本鬼子头上砍去”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王敏 2025-09-21 15:45:20

为历史存证,为英雄留像。让我们铭记抗战老兵戴先友的故事——

“大刀向日本鬼子头上砍去”

9月3日上午,溆浦县大江口镇清江溪村,戴先友老人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屏幕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看到装备方队展示着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时,戴先友的思绪飘回了80年前。那时,他还是个15岁的少年,扛着一把大刀就上了战场……

爸别哭,我们会熬到最后胜利

“日本鬼子打到家门口了,我就去当兵了。”戴先友平静地说道,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1945年春天,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战火烧到了家门口。当时,年仅15岁的戴先友和父亲戴仕勋正在九溪江乡华容村蒲家庄以烧制木炭为生。国民党军队到此征兵,他和父亲先后被征入伍。

戴先友因年纪小个子矮,最初被分到号兵班学习吹军号。但仅仅三天后,他因两边腮帮胀痛难忍退出号兵班,被编入普通班排。当时,部队只给他配发了一把大刀,他就这样扛在背上随军行走。

最让戴先友终生难忘的,是在将军庙与父亲相遇的那一刻。

1945年5月,戴先友父子随部队行军至湘潭,与日军直接交战抢占山头。父亲戴仕勋所处中队从所在山头右边进攻,戴先友所处中队从山头左边进攻,这场惨烈的战斗持续了约一个星期,两部在当地名叫将军庙的地方汇合。

“父亲抱着我哭了,诉说着好几位老乡又牺牲了。”戴先友回忆道。

硝烟尚未散尽,父亲戴仕勋跌跌撞撞地跑过来,一把将他搂在怀里。“刚才还在一起说笑的老乡,转眼就都没了……”父亲的手指紧紧攥着他破旧的军装,声音支离破碎,仿佛一松手就会失去最后的精神支柱。

年轻的戴先友愣了一下,随即抬起稚嫩却坚毅的脸庞。戴先友替父亲擦去脸上的泪痕,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有希望。这场仗,我们一定能熬到胜利的那一天!”少年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仿佛一束穿透乌云的光。

往前冲,立大功。往后退,怕死鬼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少不怕死!”戴先友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战斗状态。虽然只有15岁,但他和战友们总是互相鼓励:“往前冲,立大功。往后退,怕死鬼。”

戴先友清晰记得战斗中的细节:在上前线前,排长给了他一把长柄步枪、几发子弹和一小包食盐;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为将士烹煮庆功饭时缺少食盐,他贡献出了自己的那包盐。

最精彩的是战斗中,他和战友们夜宿山头,听到山下传来怪叫声,便跟着学叫。后来才发现是日军散兵吹田螺牛角类器具互相联络。日军被他们的学叫声吸引,意外逃到国军附近,最后被击毙四五个,活捉两人。

如今95岁的戴先友很多事情都忘却了,却仍能气势十足地唱起《大刀进行曲》:“大刀向日本鬼子头上砍去,杀!”老人一边唱一边做出劈砍动作,眼神中闪烁着当年的勇毅。

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7年,戴先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战火中的经历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戴先友的儿子戴英松说:“老父亲没有什么大道理,他用亲身经历传承品质。”

观看阅兵时,老人特别认真地看着每一个方队。看着各种坦克、飞机、导弹等高科技新型武器,他不禁感慨万分:“那时候我们只有大刀和几发子弹,现在国家强大了,军队也强大了。”随后,他颤颤巍巍举起右手,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脸上尽是自豪与坚毅。

戴先友说,他最想对当代年轻人说:好好学习,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图为95岁抗战老兵戴先友)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王敏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