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同月”点亮“中国美” | ③乡村振兴的会同答卷:从“家门口就业”到“回故乡建家乡”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何 乐 川 丁 赟 编辑:王敏 2025-09-26 20:12:00

“刚刚出炉的手工柴火月饼,香喷喷、金灿灿、酥脆脆,不好吃不要钱!”9月22日,在会同手工柴火月饼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农特产品展销市集上,月饼摊位前挤满了顾客,除了传统的五仁、坚果月饼,还有融合了本地特色小吃的创新口味。手工柴火月饼的产业兴旺,其原材料供应、加工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直接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000余人,让老手艺变现的同时也让家庭团圆。

图片9.png

展销市集上,这类的摊位有300余家,涵盖了会同手工柴火月饼、会同脆笋、会同宝田有机茶、会同魔芋、高椅黑泡馇、蒲稳山茶油、雪峰浪牛肉、冰甜酒、鲜莲子、稻草编织工艺、会同道地中药材制作的香囊等上百种农特产品。摊主们有的还开启手机直播销售,兼顾线上线下,忙得不亦乐乎。

在坪村、堡子、连山、高椅等乡镇,会同县人社局、商科工信局等单位趁展销市集的高人气,积极组织“家门口就业”工程招聘活动。“家里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不方便外出打工,在本地务工挣钱,小孩也不用当留守儿童。”去年,蒋根娥还是一个全职带娃没有收入的家庭妇女,今年早些时候却通过“家门口就业”工程成了园区企业的产业工人。

图片10.png

近年来,会同县强化统筹联动,通过构建“县委统筹+乡镇搭台+村社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创建三级联动机制,成立“一站式”服务团队,开展“全过程”跟踪服务促进群众就业。同时积极引导园区企业赋能乡村就业帮扶车间,瞄准主特产业,依托产业链、盘活资源链、创建车间链、形成就业链,推动就业帮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群众就业更充分。目前,会同县已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30家,46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链上就业”,留守妇女、超龄人员、轻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灵活就业,就业率同比提升40%,通过“园区企业+乡村车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社)全覆盖。会同县委、县政府配套实施上学、看病、乘车、创业4个“家门口工程”,“景是家乡好,月是故乡圆”也成为广大群众共识。

图片11.png

“说实话,我是闻着家乡手工柴火月饼的香味来的!”9月21日,在“点亮中国美”走进湖南会同暨2025会同手工柴火月饼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嘉宾抵会报到时,广东省湖南会同商会企业家代表粟韬源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众多游子的心声。

最美是乡音,最浓是乡情。下午两点,200余名会同籍外地企业家报到后便迫不及待集中参观家乡企业和在建项目,走进家乡,感受机遇。9月22日下午,会同县举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企业家座谈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54.89亿元,涵盖箱包、生猪、竹木加工、中医药、文化旅游、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

图片12.png

乡愁是根脉所在,乡愁是最好的招商名片。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乡村人才振兴。一块手工柴火月饼,儿时的味道让不少会同儿女在如候鸟迁徙般大潮中驻足,促使一位位会同籍在外企业家完成从“乡愁客”到“建设者”的人才回流。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何 乐 川 丁 赟

编辑:王敏

本文链接:https://www.htnews.cn/content/646943/60/153150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