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漫过高椅古村的马头墙时,青石板路上还沾着夜露,村口的老樟树把影子拉得细长——这座藏在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群山间,被誉为“江南第一村”的侗族古村落,正以最缓的节奏,掀开新一天的篇章。
作为湘西南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之一,高椅古村的百余座窨子屋沿山势铺展,像一串被时光串起的珍珠。青砖黛瓦叠着六百年的纹路,木窗上的雕花虽经风雨侵蚀,仍能辨出“数一数二”“喜上眉梢”的精巧;院落中央的天井,是古村的“眼睛”,雨天时雨水顺着瓦檐落入石槽,叮咚声穿堂而过,老人们总说这是“四水归堂”的吉兆,藏着侗族先民对家的念想。
走在古村的巷道里,时光仿佛会“慢半拍”。正午的阳光晒暖了院坝,几位身着侗族挑花服饰的妇人坐在石阶上纳鞋底,灶台上的油茶香顺着风飘远;巷尾的老米粉店里,铜壶煮着本地的高山野生茶,老人捧着粗瓷碗,讲起古村曾是沅水“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驿站,当年商船的橹声摇碎暮色,曾伴着商号的灯火到深夜,船载的木材、桐油、药材等物产顺着河道,运往更远的市集。
恰逢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临近,这座“江南第一村”满是鲜活烟火气:主街修复的青石板路泛着温润光泽,两侧商铺错落挂着青竹编织的招牌,黑饭体验工坊、植物染工坊,连同烟火气十足的火锅店、飘着清甜香气的奶茶店等已陆续入驻,推门便有木甑里黑饭的甜香、火锅的醇厚香气与奶茶的清甜漫出来;古戏台旁最是热闹,傩戏传承人戴着色彩鲜艳的木雕面具彩排,引得路过游客纷纷驻足。
如今的高椅古村,仍守着活态的侗族乡愁。逢年过节,村头的古戏台渐渐热闹起来,台下的合拢宴上,腊肉、浪牛肉、黑饭等摆成长龙,村民与游客围着长桌举杯,侗族大歌的旋律与笑声裹着烟火气飘向山间。村里的葡萄藤架下,老人给孩子讲窨子屋的建造智慧,年轻人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竹编、剪窗花、做黑泡茶,老手艺在指尖慢慢“醒”过来。
暮色降临时,古村窨子屋的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透过木窗,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古村,就像一本被精心保管的旧书,每一页都写着乡愁,每一笔都藏着侗族文化的生机,等着来人放慢脚步,听它讲那些关于时光与传承的故事。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王敏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