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溪大地医药香——怀化市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综述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毛羽 2025-07-08 09:14:24

五溪大地医药香

——怀化市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综述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 通讯员 黄羚 杜文蒋沙芸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大力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加大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建成“旗舰中医馆”“中医阁”44家……”在怀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新征程上全市卫健系统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令出如山,行之必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为建设高质量“健康怀化”赋能助力。



(医护人员正在为病人艾灸。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 摄)

建设先导区:写好“必答题”和“特色卷”

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

2022年,怀化成功入列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掀起了全市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的新热潮;

2023年,怀化市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推进会召开,《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昭示着怀化市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决心信心;

2024年,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交流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怀化大会召开,释放了全市真抓实干,全力打造“中国南方中药谷”强烈信号。

进入2025年,新晃侗族自治县、溆浦县先后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展现了全市中医药朝气蓬勃的发展新势头。

……

近年来,怀化市高位统筹谋划,制定了《怀化市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实施方案》,列出“4道必答题”和“3张特色卷”工作责任清单,坚定不移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与时俱进。



(中方县花桥镇卫生院医生正在中医中药房为病人配药。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 摄)

“4道必答题”完善顶层设计,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市委副书记任链长的中医药产业链,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负责的双组长工作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示范区先导区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主要领导干部多次带队赴国家、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协调对接工作。

——积极推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建设,构建适应本地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人员力量。

——加快医保改革,出台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开展中医药医保和服务价格管理改革,开展中医病种门诊治疗包干结算管理,实行中医优势病种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支付政策。

——确保公立中医医院政府主导地位,收回了3家县中医医院经营权。

“3张特色卷”推进多元发展,促使中医药产业链比翼腾飞。

——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年产值从175亿元增加到268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从124.2万亩增加到151.1万亩,位居全省第一。

——筑牢中医药人才培养根基。全市中医执业医师从2261人增加到2767人,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53.5%,同比提高7%;建成8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西学”中医师1722人。

——打造民族医药特色品牌。发布青风藤、茯苓ISO国际标准,推动本土中医药走出深山、走向海外、造福世界。

从全局到一域,怀化市中医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着力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成功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专家资源下沉、技术共享平台搭建、人才联合培养等多项举措,让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惠及基层群众。2022年以来,相继与27家县级、乡级医院及单位签订了中医医联体建设协议,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500余人。

2024年,怀化市中医医院开始对口帮扶中方县花桥镇卫生院,袁振洁是怀化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在花桥镇卫生院的支持下,袁振洁以“中西医结合”的模式,让花桥镇卫生院全院医生人人都学中医、人人都会中医。

通过拔罐和针灸改善睡眠的病人尹海波告诉记者:“这里既有医术,也有人文关怀。医院为了让中药疗效更好,只要在中方县境内,都会免费配送煎服好的中药。”



(花桥镇卫生院医生杨桂花在袁振洁的指导下为病人中医把脉)

让传统中医药“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是全市卫健系统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先导区建设以来,怀化市卫健委积极向上对接资金政策,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重点加大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振兴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湖南省现代中药制药过程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怀化。

当前,全市建成国家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46个,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达70%以上。其中,225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有63个可在全省调剂使用,2个成功转化为“消”字号,全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

民族医药出深山:传承创新不离宗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一缕药香穿越古今。

怀化作为多民族聚居区,51个民族于此繁衍生息,拥有2340种中草药资源。历经千年时光,形成了以侗医药、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体系。2023年,怀化市颁布的《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为民族医药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如何让民族医药走出深山,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核心命题,也是市卫健系统重点推动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分别组建民族医药资源普查工作专班,利用走访、电话调查等形式,收集整理民间单方、验方200多个,整理编撰《侗乡药膳》《侗医药常见病特色治疗》《苗家实用药方》《苗家整病技法》等专著20余部。其中,“龙氏侗医接骨疗法”等15项民族医药诊疗技术被录入“国字号”予以保护,《侗医火针技术操作规范》纳入国家《第二批少数民族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建成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侗医药研究、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暮夏时节,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800余平方米的侗医药展馆内,详细展示了侗族医药实用工具、侗族综合药物与植物标本、侗医针刀、侗医药产品等内容,令人啧啧称奇。



(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侗药馆)

而在300公里外的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苗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既展示了古代“取吓”“划水”“占卜术”“过阴”等巫苗相融的文化形态,也表达了食疗、临床、康养、把诊问脉等传统诊疗方式。

长期以来,怀化市支持发展民族医药科技研究,大力弘扬民族医药文化,有效推动了民族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

——研发与市场相结合

支持湖南医药学院侗医药研究实验室开展侗医药基础理论、特色侗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等研究,获科研成果4项、专利49项、科研项目141项,发表论文340篇。

正好制药公司、正清制药集团是怀化本土企业,分别为“十三五”“十四五”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在全市上下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链的背景下,正好制药公司拥有95个批文、200多个品规,金刚藤丸、八味痛经片、洁阴止痒洗液为发明专利、全国独产。正清制药集团生产的民族医药产品获国家级科技奖5项、省级科技奖5项、市级科技奖8项。

——创新宣传方式与渠道

成功举办第三届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议,授予新晃“黄精之乡”称号,并通过政企、校企合作签约推进黄精产业科技创新。

新晃侗族自治县将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民族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传承传统医药文化。

全市各级卫健系统积极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和中医药校园文化节,吸引了超百万人参与和关注,促进全社会形成“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4年10月12日晚上,怀化市举办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通讯员 朱丽兰 摄)

市卫健委联合怀化主流媒体,开辟《健康怀化》栏目,定期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市民了解更多中医知识和文化。

——加强民族医药队伍建设

依托龙开娥等市内20余位民族医药专家教授,建立民族医药传承工作室3个,培养学术继承人30余人。

加强医药人才培养引进,先后10余次前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招才揽才。

充分利用名师开展“传帮带”行动,依托湖南医药学院举办民族医药培训班。三年间,民族医药人员通过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达43人。

——发挥本土高校资源优势

湖南医药学院坐落于怀化市,是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现有中医学院,开设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拥有完备的中医药教学体系,是全国首批中医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有全国唯一的侗医药研究省级实验室,其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获批“湖南省大湘西地区道地中药制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获批“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实践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怀化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长期加强与本土高校——湖南医药学院科研合作,为我市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以医带产:小药材带动大发展

传岐黄,兴产业。怀化作为我国南方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主产区,中药材资源达2340种,蕴藏量居湖南省第一,被誉为“中国道地中药材之乡”。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怀化市建设五省边区区域医疗中心部署要求,旗帜鲜明提出“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打造中国南方中药谷”的战略目标,以链式思维大抓实体、大兴产业,强力构建“5+10”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条生机勃勃的“中医药产业链”强势崛起。

2024年,全产业链完成综合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全市市级以上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6家,溆浦县(山银花)、靖州县(茯苓)等8个道地中药材获国字号药材之乡称号,茯苓、黄精、龙牙百合、山银花、青风藤、天麻“怀六味”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发布,“中国南方中药谷”的品牌影响力愈加响亮。



(“怀六味”靖州茯苓)

怀化市始终重视中医药发展,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利好政策和举措相继落地。

强化要素保障。怀化市先后印发《怀化市中药材生态种植指南》《怀化生态种植本草图鉴》,为全市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提供了遵循指导。目前,全市创建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95个,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51.1万亩,居全省第一。

奋力培优育强。实施加工提质增效行动,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本土企业和生产加工,帮助链主企业提级扩能。全市中医药规上企业达56家,新建年加工能力上1000吨的标准化、规模化山银花初加工厂4家。

实施精准招商。举办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交流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怀化大会、第二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会议。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市级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地区招大引强,推动华润三九、修正药业、广药集团等一系列知名企业落户或扩大在怀投资。

促进产销扩量。着力打造单品种产地初加工集散市场集群,加强与大型企业订单合作建立“定制药园”,依托怀化国际陆港推动怀药出境出海。目前,怀化黄精已获得出口泰国、新加坡批文;茯苓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武陵艾加工制品向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出口。

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打造“怀化黄精”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挖掘神农中医药文化,赋能品牌建设。“怀化黄精”荣登北京天安门《辉煌的中国》成果展,并被列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靖州茯苓深加工产品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

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支持怀药出海,推动世界科学院副院长Muhammad Iqbal Choudhary院士工作站落户怀化。依托黄璐琦院士、钟南山院士、刘良院士及省内外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开展科研创新,深度研发野生黄精、侗医药、道地中药制剂等项目。

发展“三药联动”。强化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在全省率先编制《怀化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指南》,发布142道《怀味药膳食谱指南》,建成全省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景点8个、中医药康养旅游省级示范体验基地6家,完成中医体质辨识7.3万余人,帮助更多市民学会养生方法。



(小孩感冒后,采用中药贴敷。)

一花引来百花香,百花开出盛景来。在鹤城区红星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供的推拿、拔罐、中医贴敷等10种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让辖区内居民赞不绝口。中医馆负责人杨黎明坦言:“目前日接待量约50余人,现有工作人员已无法满足市民诊疗需求,未来将扩大场地面积和人员配置。”

从深山草药到国际标准,从古药经方到世界舞台,怀化中医药发展正依托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的政策优势,用“守正创新”回应时代命题,勇立潮头,怀化将持续深耕中医药发展,让“怀化处方”为全球健康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毛羽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