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孩童看护成为不少家庭,特别是农村留守家庭的现实难题。近日,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乡文昌新村推出的暑期“带娃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给出了答案,并引得各大央媒、省媒纷纷报道,无数网友点赞:托举村庄的未来,值得推广!
在一个个爆火出圈的短视频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村委腾出空调会议室,建起免费托管班;返乡大学生主动请缨,当起“小老师”;村干部齐上阵,轮流义务值班,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这一创新又暖心的举措,比空调的凉风更清爽,比夏日的阳光更明亮。
(文昌新村的暑期“托管班”)
假期“看护空窗期”,一直是许多农村家庭的“心头病”。父母外出务工,祖辈精力有限,孩童或沉迷手机,或涉险戏水,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何守护孩子平安、充实的假期,考验着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为民情怀。
文昌新村这一举措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主动作为与务实创新。面对难题,他们没有等待,而是积极盘活现有资源:闲置的会议室变身孩子们的学习室,村干部延伸职责,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它启示我们,基层治理的创新往往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是否真心实意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用有限的资源办出惠及民生的实在事。
(返乡大学生辅导孩子作业)
更令人动容的,是教室里跃动着的青春力量。在共青团麻阳苗族自治县委“智汇潇湘·鸿雁之约·怀青才聚”2025年高校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召集下,青年学子放弃休息,站上家乡的讲台,为孩子们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功课,课业之余,他们分享大学生活,倾听孩子们的心里话,激励大家努力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返乡大学生赵漭这样解释自己的初衷:“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们撑伞。而且作为我们村的大学生,我一直有反哺家乡的想法。”
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青年与家乡的“双向奔赴”,家乡沃土滋养青年成长,青春力量反哺家乡发展。一方提供实践土壤,一方播撒希望种子,彼此成就的模样,正是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力量。
“这些大学生有出息、有情怀,村干部也真正为我们着想,把孩子送过来我很放心。”一位家长道出心声。
(这里已然成了孩子们的学习乐园)
这间空调教室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看护功能。它稳稳托住了乡村孩童的未来,加深了青年与家乡的联结,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能把“小事” 办成暖人心、聚人心的 “大事”。
文昌新村党支部书记田昌国表示,托管班从7月8日开始,目前开放了两间会议室供孩子们学习,吸引了全村六七十名孩子参加,以后会将这一模式一直延续下去。
我们相信,当更多村庄以这般担当守护“下一代”,更多青年以这般热忱奔赴乡村振兴征程,中国乡村的明天必然更加美好。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金欣 通讯员 田雯婕 朱芬)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