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纸碳票激活万顷绿——写在湖南省首批“湘林碳票”凭证颁发之际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毛羽 2025-07-29 08:27:56

一纸碳票激活万顷绿

——写在湖南省首批“湘林碳票”凭证颁发之际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通讯员 吴祥淼 蓝振盛



(湖南省首批“湘林碳票”凭证颁发现场。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通讯员吴祥淼 蓝振盛 摄)

7月25日,湖南省林业碳票交易市场迎来重大历史时刻。通道侗族自治县凭借82438.6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的湘林碳票,斩获全省首张“林业碳汇第一县”金名片。这张承载着森林呼吸量的绿色凭证,正开启“绿水青山”迈向“金山银山”的崭新通道。

突破困局,制度创新解锁生态经济密码

曾经,通道这个森林覆盖率79.54%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林海虽壮阔,却难掩当地发展困境,多年来深陷“生态红线困局”。禁伐令下,18.5万公顷林地的林木成了“沉睡资产”,百姓守着林子过穷日子。

转机出现在2022年,湖南启动林业碳汇试点,通道紧紧抓住契机,大胆创新。构建“一证一券一平台”体系,首创“三权分置”模式。林农保留林权,吃下“定心丸”,确保对林地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村集体掌控开发权,整合零散林地,实现规模化发展;公司统筹交易权,引入市场化机制,大幅提升碳汇开发效率。

制度创新释放巨大能量。2025年4月,首批湘林碳票签发,通道以82438.6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位居全省首位。7月25日交易发布会数据振奋人心:全县林业碳汇交易累计224宗,交易额达34.455万元,4673.5吨减排量成功市场转化。168户林农直接受益,600余林农首次拿到“生态红包”,4个试点村组集体年均增收超1至3万元。实现从单纯“守林”到有效“用林”的制度跨越,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开辟全新路径。

碳票驱动,绿色经济引擎轰鸣作响

湘林碳票开发,如同一把钥匙,不仅为林农打开直接收益之门,更成为林业产业绿色化、集约化转型的强劲引擎。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桥头村,村民殷仪旺将40亩商品林纳入碳汇项目后,每年增收超过2800元。全县推广的“保底收益+溢价分成”模式,让林农每亩年增收70元,还能分享60%的交易溢价。碳票收益反哺森林经营,林木质量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碳票收益投入林下种植,助力黑老虎、黄精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形成“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产业反哺”良性循环。2025年7月,兴业银行长沙劳动路支行向通道侗族自治县振兴乡村林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全省首笔300万元湘林碳票预期收益贷款,专项用于碳汇林建设和林地收储。早在2024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就推行“碳票+信贷”产品,农行通道分行、通道农商行推出“林业碳汇开发贷”,为企业、村集体和林农提供低息贷款,累计授信放贷总额达14.3314亿元,碳汇金融激活新兴产业崛起,为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示范引领,通道经验照亮绿色发展之路

通道侗族自治县通过制度创新,成功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经济资产,构建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为绿色发展添彩。

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把碳票收益投入生态研学基地建设,游客可通过“碳积分”兑换侗锦、黑老虎药材等特色产品。县溪镇通道转兵纪念馆创新“红色教育+碳票”模式,游客购买1元以上湘林碳票就能抵消出行碳排放,获得碳中和证书。“消费即减排”模式,提升游客体验,增强环保意识。

依据《湘林碳票管理办法》,碳票可替代履行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通道侗族自治县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生态环境修复和损害赔偿认购林业碳汇提供依据。

2025年7月,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办理滥伐林木案时,严格程序,向县林业主管部门发送《森林生态环境损害委托鉴定书》。县林业部门迅速行动,派出技术人员做出评估报告和修复方案。违法行为人履行生态修复后,不足部分自愿购买差额湘林碳票10.66吨,完成修复义务。“生态损害赔偿+碳汇认购”机制建立,走通“司法+碳汇”实操路径,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司法经验。

从2024年构建“三大机制”、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五化建设”的通道方案,到2025年“碳绿潇湘”平台开设通道专属场景,构建多种模式,通道县成功打造为南方集体林区碳汇开发提供可复制经验的“通道样本”。

暮色中,杉木沙沙作响,向晖村村民杨学旺抚树感慨:“从前护林是责任,如今绿树变金库。” 这片“未被污染的神奇绿洲”,正在碳票的激活下,演绎着新时代的“点绿成金”传奇。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毛羽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