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怀化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25年年会侧记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6月28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25年年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暨“福地怀化”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启动。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智伟 摄)
大山怀抱之中的怀化,山也绵长,水也绵长,它如同生命一般律动着。
6月28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25年年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暨“福地怀化”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启动。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全国百余家报社的130余名文化记者在怀化聚首,以期从山水、历史和文明之中读懂怀化。
墙上是粘贴着不同报社出版的报纸副刊,周围是仔细研究版面设计、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的记者们。记者一走进活动现场看到,大家打开着“话匣子”,畅谈着心得体会。
“从这些有特色的副刊中可以发现,生态、乡愁和‘三农’是副刊中比较突出的主题。”泰州日报社副刊副主任严勇表示,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提供了同行之间交流的机会,丰富了大家对于文化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对比彼此版面,从中学习,让自己对副刊版面的定位更加清晰。
(采访团们在燕尾龙舟齐摇船桨、听鼓乐铿锵。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智伟 摄)
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编委、深度报道工作室负责人席秦岭对《中国档案报》的副刊《老茶馆何以生香——探访“成都老茶馆档案”背后的故事》印象深刻。她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件趣事——“当我和同事一直感慨这份副刊版面美观,想认识版面编辑时,没想到,主人公就站在我的身后。”
副刊是新闻的内容、文学的表达,它离不开土地的滋养,少不了行走的历练。
坐上燕尾龙舟听鼓乐铿锵,看西部陆海新通道跳动奋斗的脉搏……当天,采访团成员们参观五溪非遗馆、怀化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怀化国际陆港规划展示厅,零距离感受怀化的文化魅力和开放活力。
“惊艳!我没想到这座非遗馆的互动这么有趣。”《新民晚报》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阎小娴说,她通过“电子织布机”亲手编织流光侗锦,这种以科技手段赋予古老技艺全新活力,让她仿佛跨越时空与非遗深度对话。
“下次我还要再来深度游玩一次。”来到怀化后,《南方日报》副刊工作室主任刘炜茗翻阅了怀化地图,他说,“我发现这里的名字都很有古意,比如溆浦、沅陵、通道等地,令人心向往之。”
(与会的编辑记者们围绕副刊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智伟 摄)
用笔墨书写时代变迁,用镜头记录发展足迹。未来两天,采访团将继续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等具有代表性的调研点位,切身体悟“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独特风采。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张艺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