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油菜忙,春来菜花香。眼下,会同县各乡镇田间地头到处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农户们加紧对油菜苗间苗、杀虫,加强田间管理,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在广坪镇羊角坪村七彩油菜和太空油菜基地,处于苗期的油菜嫩绿可爱,一垄又一垄如绿色的绒毯般向远方延伸。为保证油菜苗期的健康生长和未来的优质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连日来,基地负责人杨淙景抢抓农时,组织村里富余劳动力在油菜生产基地内开展除草、间苗等田间管理工作,为来年油菜花田酝酿着一场“花海”的视觉盛宴。
“我们基地的油菜种子可不一般!曾随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中孕育33天,之后返回地球种植!”杨淙景介绍到,该基地以“中油杂501”和太空油菜为主,油菜总面积超过300亩。去年,这些油菜的亩产量比本地油菜高出10%以上,总产量达到2万多斤,产值约20万元。本地油菜每斤菜籽产油量在3两2到3两5之间,而新品种油菜的产油量可达3两5到4两。
此外,湖南农科院、湖南农大提供的“湘杂油518”“垦油高1号”“FY22-16”等91个油菜新品种也在会同扎根,各品种中既有熟期早的,又有抗性强的、好机收的品种。
该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吸纳村里富余劳动力,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目前,有10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也为油菜的健康生长和未来的优质产量贡献了力量。通过这种方式,基地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实现了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老板今天告诉我们来帮他分油菜苗,把多余的、弱小的苗分出去,大的苗就长的好一些。我们工资是100块钱一天,10块钱一个小时。反正比在外面打工还是好一些,上年纪到外面打工别人不会用你,家里有老人小孩也走不开。”一位参与油菜苗间苗工作的村民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基地将实行两季种植,第一季以油菜为主,第二季则种植水稻及辣椒、生姜等经济作物。收获油菜后,基地计划种植150亩生姜,已与衡阳方面签订了订单合同,保底价为每斤3元;预计每亩生姜产量可达5000斤,总产值有望达到200万元左右。
七彩油菜等观光型油菜的种植不仅提升了农业产值,还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集农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七彩油菜占地70多亩,预计在明年3月初开园。”杨淙景对油菜的种植成果感到自豪,并透露了未来的发展规划,“现在准备做一个农庄,利用这个天然的条件建立一个自然的沙滩,沙滩里面有那个丛林穿越,还有就是小孩子可以玩沙子、抓螃蟹、摸鱼,下面可以做一些烧烤、喝茶、帐篷之类的。”
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更种下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七彩油菜花的“接力”,不仅为农旅融合“加油”,更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通过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会同县正逐步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 付俊华 毛羽
编辑:李洁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