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李柏霖凭什么“火”了?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会同教育局 编辑:付俊华 2024-10-15 09:11:53

始于偶然,聚光成“燚”,我们梳理梳理“田野诗班”的“火”线路——

2021年11月29日,会同县委宣传部邀请新华社记者采访会同教育,参加工作仅5年的粟裕希望小学李柏霖老师作为农村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2022年1月15日,《新华社每日电讯》推出专题报道——《这位95后女孩,陪山里娃写下1000多首诗》。李柏霖老师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探索,带领山里孩子写下1000余首儿童诗、自编儿童诗集的优秀事迹迅速冲上热搜。

随后,李柏霖老师的事迹引发各级媒体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诗歌网、湘微教育、山东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新湖南等国家、省级10余家媒体先后跟踪报道,掀起“李柏霖田野诗班热”。

2022年11月20日,李柏霖老师和她的7名“小诗人”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11月26日,央视CCTV13《新闻周刊》白岩松8分钟点评报道“田野诗班”;11月底,人民日报采访李柏霖老师和会同县文学教育。

2023年初,李柏霖老师和她的“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先后受邀走进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图书馆参加“创作论坛”“全民读书日”等活动。《人民日报》《新华视频》《今日中国》英、德、法文版相继转载或报道“田野诗班”,“田野诗班”出圈海外。

8月,李柏霖的“田野诗班”获评中国政研会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11月,《思政实践/“田野诗班”:用诗歌照亮乡村儿童心灵》录入中宣部“学习强国”。

2024年2月9日,李柏霖老师和“田野诗班”12名孩子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与歌星毛不易携手表演创意节目《如果要写年》,为亿万观众送上新年大餐。湘西大山里的孩子走进春晚,创造了山区教育的奇迹。

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田野诗班》,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推荐名单、“中国好书”六一专榜。

4月1日,《农民日报》采访报道《田野诗班——留守儿童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4月20日,为迎接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李柏霖老师携《田野诗班》主创团队受邀长沙读书馆分享“田野诗班”创作体会。

5月11日,李柏霖和“田野诗班”5名小诗人参加2024年“书香湖南”全民阅读主题活动。

5月19日,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漫画周刊》编辑部在毛泽东文学院推出“用诗歌照亮孩子的心灵——与“田野诗班”创办者李柏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李少白感受诗歌的魅力”分享会。

5月20日,李柏霖在湖南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

5月26日,“田野诗班”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李柏霖分享诗歌教学经验,3名小诗人现场朗诵童诗。

7月19日,《田野诗班》诗画展在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开幕。

“田野诗班”还在热度不减……

“田野诗班”出圈火爆后,李柏霖老师获得了哪些荣誉?——

伴随着“田野诗班”惊艳亮相,加在李柏霖老师头上的各种荣誉如滚雪球般纷至沓来——

怀化市“五四青年奖章”“全国第二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2022年度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23年“中国好人”“怀化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怀化市最美志愿者”“第三届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

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2024年度“怀化市优秀教师”“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2024年度“全国模范教师”。

从县级到市级,从省级到国家级!李柏霖老师将各种荣誉悉收囊中,绝对是会同教育有史以来获奖频次之多、档次之高“第一人”。

牛,不是一般地牛!

怀化市教育局局长蒋正平说:“李柏霖老师及其‘田野诗班’,是怀化教育的骄傲!”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李柏霖老师“火”的背后是艰辛付出。

有人开玩笑说,按照五行相生“木生火”的说法,李柏霖名字里有四“木”,岂有不“火”的道理!

玩笑归玩笑,李柏霖老师之所以能“火”,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著名作家冰心有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雪雨。

李柏霖是公费师范生的优秀代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一大批中师生扎根农村,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片天,至今仍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那么,近年来受益教育脱贫攻坚的新一批公费师范生,他们的整体和个体素质如何?他们能否“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能否接过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接力棒?无疑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李柏霖出生农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初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公费师范,并如愿以偿考入湖南一师。大学五年,受一师红色校史和校训熏陶,李柏霖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当好农村孩子“大先生”的信念。2017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李柏霖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李柏霖老师便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在粟裕希望小学的七年里,她潜心静气、涵养沉淀、厚积薄发,安静地行走在教育的“田野上”,与孩子们一起编织梦想,向阳成长。这份安静与坚持,源于当好“大先生”的初心,源于对教育的挚爱。李柏霖从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标签意义的群体中来,在偏居一隅的农村课堂点起一束光亮,岂能不星“火”燎原?

李柏霖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当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高学历贬值、考研降温、考公热潮,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严峻形势。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面前陷入迷茫,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2024年5月20日,李柏霖在湖南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分享青年就业创业体会。她的成功经历告诉广大大学毕业生: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到基层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从一点一点做起,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干出非凡的业绩。

李柏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大学五年,李柏霖不仅如饥似渴地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班上的学习尖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几乎年年拿到奖学金,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为进一步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提升专业素养,她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利用课余攻读获得教育研究生学位。更难得的是,她假期自费赴北京、香港、南京、长沙等地游学,听讲座百余场。“田野诗班”成名后,在紧张的教育教学之余(同时担任语文教学、副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应邀到北京、香港、怀化等地做培训讲座,参加各种座谈会、交流会、表彰会,作为人大代表为农村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李柏霖说,“从来不舍得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在积极进取和超负荷工作中,她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多元,理想更加丰腴。

李柏霖用诗歌点亮了留守儿童的“心灯”。如何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是当前基层教育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与孩子们的短暂接触,李柏霖便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并积极思考破解之策。于是,她走近孩子们,与他们谈心、游戏,引导阅读经典,观察大自然,把童诗创作融入教学中,用诗歌这种独特的方式叩开心扉,唤醒情感,点亮梦想,让孩子们在诗的陪伴中向阳生长。事实证明,在小语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上,李柏霖作出了有益且有效的尝试,这是有示范意义的。其实,“田野诗班”的关注点不在孩子们写出的诗有多美,水准有多高。“自然中生命的美好和浪漫总是抚慰人心”“他们在这里被哺育,也一直被期待着走出大山”“呵护他们对文字、对自然、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这份热爱”“祝愿孩子们不论身在何方,都能在阅读和写作中汲取精神营养,来和解与欣赏所有的悲欢离合,安定且从容地走在这一生的道路上”——这,才是“田野诗班”的真正价值所在。教育需要守正,更需要创新,李柏霖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逻辑。

李柏霖的自信与从容赢得了媒体的宠爱。李柏霖老师外表清纯,性格阳光,以学生心目中“知心姐姐”形象示人,且讲得一口标准好听的普通话,给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更重要的是,阅读、写诗、游学、讲座等学习实践,增长了李柏霖的知识见识,涵养了精神气质。她带领孩子们出席“鲁奖”颁奖典礼,在央视春晚舞台与明星联袂演出,接受记者、电视节目访谈,参加各种交流、座谈、分享活动,在大型会议上典型发言,她毫不露怯,侃侃而谈,表现落落大方、谦逊有礼。试问,在农村教师中,几人能有李柏霖老师这份儒雅睿智、大气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五有”好老师标准的完美体现,让李柏霖赢得了媒体网络的争相宠爱。“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让李柏霖“火”的有理有据、打心眼里折服!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会同教育局

编辑:付俊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tnews.cn/content/646854/59/143593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