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诗刊》社“中国红色诗歌文化教育创作基地”落户会同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张艺叶 2024-09-09 11:49:03

5d38708dd582736cf9de80393564fa0.jpg

以诗会友,雅韵流殇。9 月 6 日至9月7日,由中国《诗刊》社、中共会同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红色诗歌采风系列活动在会同举行。全国诗坛名家齐聚会同,在悠悠巫水河畔,碰撞诗歌灵感,追寻红色足迹,共庆祖国华诞。

53529a56498727f813914a83914b9a2.jpg

9月7日下午,《诗刊》社向会同授予“怀化会同•中国红色诗歌文化教育创作基地”牌匾。

相关县领导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和授牌仪式,既是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会同故事的重要举措,又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既是传承优秀诗歌文化、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的具体实践,也是打造书香会同、赋能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会同县将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承发展,认真抓好红色诗歌文化研究、教育和创作,为红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会同,我们置身于火热的生活场景,沉浸在悠久的文化传统里。革命年代的金戈铁马与沸腾热血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能够以诗歌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创作出反映时代特征、蕴含时代精神的文学佳作。期待此次采风活动能让会同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系统,进入诗人的创作之中,成就写作者的梦想,在诗歌的天空中留下印记。同时,也希望会同因诗人的到来,通过诗人的抒发与阐释,以诗歌的形式被重新命名,让这里的山水永恒,让这里的革命文化与新时代奋斗事迹借助诗歌的翅膀发扬光大。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主编助理金石开在授牌活动中说。

授牌仪式结束后,以“红色精神与新时代主题诗歌创作”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在此召开。诗人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精神在新时代诗歌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为促进会同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新时代诗歌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f2aa0d9a9134f0418ebaf32f7184a0d.jpg

记者了解到,去年“多民族作家看怀化”采风创作团走进会同,今年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福地怀化”采风团也来会采风,如今,来自国内多地的诗人作家再次来到会同县。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便是第二次来到会同,在他眼中,会同本身就是一首诗,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他认为,会同山河秀美、生态宜人,又有着深厚的诗歌资源,还是一片红色热土。对他而言,会同更像是人生的大学院,心灵的加油站。

诗人、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聂茂作红色精神与新时代英雄颂歌主旨发言。他说,红色精神是新时代英雄颂歌的书写动因、价值引领、思想载体,红色精神与英雄情怀是永不过时的创作主题。要关注时代,讴歌诞生英雄的土地和坚贞不屈的人民,自觉地把创作的焦点同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

4ae9cfa79bc023db9e3c214f28a1032.jpg

“会同的诗歌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起点,就是我们都知道会同的‘田野诗班’,也成为了会同的一个名片。”著名军旅诗人、原《解放军文艺》杂志主编姜念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会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山川毓秀、文脉源长,正好诗歌是表现人文精神、表现自然风光最快捷、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可以多做一些文章,这个地方肯定会产生更多的好诗歌。”

a59de8402143df39c9636db65a188fa.jpg

军旅诗人、国防科技大学原校务部副部长、大校刘起伦在研讨会发言中说,红色精神是诗歌创作的沃土,红色精神能为诗歌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反过来诗歌又是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红色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是传统的、也是创新的,它不仅是过往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希望。我们要用诗歌来赞美粟裕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赞美发生在会同这片土地上的新的山乡巨变,用一句句诗行对红色记忆进行追溯,对革命理想进行颂扬,让红色精神穿越时空,连接过去和未来。

“名字就是你人生的第一首诗,诗歌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反复的无限可能的命名。”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卢卫平表示将用好的诗歌对会同进行更多新的命名。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红色诗歌在当下的诗歌创作当中就要注重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为人民而歌就是最好的诗歌。

诗人、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创始人罗鹿鸣对粟裕大将人格风范高度概括,指出了红色诗歌包含深厚的人格内涵,体现创作者的人格特征;诗人、《湖南日报》高级编辑陈惠芳表示,红色诗歌创作要成为唤醒人们内心深处英雄情怀的嘹亮号角,在新时代树立起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风尚;青年诗人、青年评论家黄成松说红色精神与新时代主题诗歌相伴相随,诗歌创作者作为诗歌创作的主体要从书写新时代、反映时代意象着手,说真话、抒真情,引领和形成诗歌审美框架……大家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共话发展,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此起彼伏。

研讨会前,采风团先后走进粟裕故里景区、高椅古村、连山神农大健康产业园等地实地采风,感受会同深厚的历史文脉、澎湃的诗歌力量。同时,红色诗歌进一步走进校园,受邀的诗歌名家张战老师和卢卫平老师分别在粟裕希望小学和林城镇一完小开展现场授课,并在互动环节对学生诗歌作品进行点评、解答问题,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羽翼,点燃学生们对诗歌文化的热忱,润泽青少年的心灵。

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文化的热土,是革命老区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境内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有红军长征过会同留下的系列故事,有侗乡女杰贺琼烈士和解放初期剿匪的故事,有闻名遐迩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粟裕同志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粟裕故居,国家4A级旅游景区粟裕故里景区,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连续八次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县”。会同亦是一块有厚重文化底蕴,充满诗情诗意的沃土,虽然地处山区,但一直秉持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特征。采风团将用诗人的笔触讲述新时代会同故事,展现会同风采,并在中国诗歌网、诗刊社公号展示宣传,《诗刊》杂志还将择优选发采风创作诗歌作品专辑,为会同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张艺叶

本文链接:https://www.htnews.cn/content/646843/91/142519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