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同疾控提醒:防蚊灭蚊,远离登革热

来源:会同疾控 编辑:张艺叶 2024-09-18 17:18:41

当前东南亚、美洲地区登革热疫情不断攀升,我国广东省、云南省等地疫情形势严峻,我省个别市州出现本土疫情。近期我市持续高温雨水天气利于蚊虫孳生繁殖,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频繁,登革热输入和传播风险较大。会同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防蚊灭蚊,远离登革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感染后出现高热(39℃以上)、三红(面、颈、胸部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同时伴随皮疹、食欲减退、恶心等。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在1至2周内好转,极少数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无可预防疫苗及特效治疗药,治疗以对症为主。


二、如何预防登革热?

1.在登革热流行区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在白天伊蚊活跃时段前往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处,尽量穿着浅色的长袖衣、长裤,可在裸露皮肤或衣服上喷洒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驱避剂的驱蚊产品;做好室内防蚊灭蚊,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防蚊,利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杀灭室内成蚊。

2.在登革热流行区驻留期间如果出现相关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入境时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健康状况,在入境口岸采样检测,做好防蚊叮咬措施。

3.离开登革热流行区2周内,如果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等相关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告诉医生登革热流行区旅居情况,便于尽快诊断并针对性治疗。

4.患者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应做好防蚊叮咬措施,尽量不外出活动,特别是在发病五天内传播风险较高时应严格防蚊隔离,防止传播扩散。

5.清除各类积水是防蚊的关键。清除各类废弃的盆、罐、轮胎、竹洞等小积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对于难以清除积水,可定期使用灭蚊幼剂;室内水培植物每3至5天换水一次并彻底清洗。

来源:会同疾控

编辑:张艺叶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