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支持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兴办实业、带动就业,全面推动“1354”工程落实落地,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大政策奖补力度
1.实施返乡创业专项奖补。设立返乡创业专项奖补资金500万元(不包括其他专项奖补资金),对符合我县茶叶、魔芋、竹笋、油茶、中药材、大米、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等农业产业“十个一”工程的产业类别,且种植面积、养殖数量、经营营业额等达到一定规模的,由村集体统一组织申报,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支持。对种植中药材且达到验收标准的,按照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进行奖补。加大奖补力度,对为我县“5+N”重点产业链上企业提供原材料的返乡创业企业,额外再给予最高1万元奖励支持;对返乡创业企业达到“四上”企业要求标准,且积极配合入规入统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给予每个最高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成功创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给予每个2万元奖励支持;对成功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给予每个20万元奖励支持。(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商科工信局、县统计局、县中药材办,各乡镇)
2.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离校五年内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的,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及退役军人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且吸纳5人以上人员就业的,最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对认定的新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的创业主体,根据场地面积和就业人数,最高给予场地费补贴10000元、物流费补贴8000元,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给予2000元/人补贴。(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
3.落实电子商务奖补。对返乡创业从事电商项目的企业或个人,可免费入驻邮政电商大楼;对租用场地的,第一年度补贴租金的30%,年最高补贴不超过3万元;第二年度线上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继续补贴一年。支持返乡创业人员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网上销售本县农特产品,本年度线上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含100万)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本年度线上销售额达到70万元以上(含70万)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本年度新成立的企业,线上销售额达到30万元以上(含30万),给予1万元奖励;个体从业人员本年度线上销售额达到15万元以上(含15万)的个体从业者,给予0.5万元奖励。(牵头单位:县商科工信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
4.推行税收减免优惠。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行免、减、抵、退等组合式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按照相关时间节点,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预征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预征率)征收增值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按50%征收“六税两费”。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行业企业,以及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等重点群体享受的税收优惠,以国家最新税收优惠政策为准。(牵头单位:县税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5.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带资金、技术与村级集体经济联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对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的,将村集体经济利润增加部分的20%(最高10万元)奖励给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可将此奖励作为增持股份资金。对返乡创业人员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实现抱团发展的,分别给予返乡创业人员和龙头企业一次性补助各5000元。(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二、强化金融贷款支持
6.提高贷款贴息支持。加大返乡创业个人和企业融资支持,对符合条件、有资金需求的创业者个人,可申请最高额度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额度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政府金融办、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各相关银行,各乡镇)
7.降低创业融资门槛。返乡创业个人在申请小额贷款时,对经认定的信用商户或农户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额度的贷款,可免除担保,并在定点银行集中统一发放,提高便捷度和发放效率。(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政府金融办、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各相关银行,各乡镇)
8.采取多种方式贷款。实行乡村振兴卡最高30万元信用贷款、“湘农云担”最高100万元农担公司担保贷款。实行林权抵押贷款,按用材林林权评估价值最高60%、经济林林权最高50%、林下经济权评估价值最高50%的额度提供贷款。(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政府金融办、县林投公司、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各相关银行,各乡镇)
三、加强要素需求保障
9.优先保障用地需求。统筹安排相关产业用地,切实保障返乡创业用地需求,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加大对乡村振兴创业用地的支持力度。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和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返乡创业生产经营。支持返乡创业人员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流转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乡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等有合法来源的建设用地进行创业;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通过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民宿、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农村产业。(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10.强化用电保障服务。对低压客户业扩报装,实行“一口对外、一证受理、一次告知、一站服务”,推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对低压零散居民、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投资建设至计量装置(含)。符合相应政策要求的小微企业,减免全部费用;对不符合全免费政策的小微企业,减免低压计量装置费用。对160千瓦以上企业报装申请高压接入,可自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开展受电工程设计和施工,减免高压计量装置费用。(牵头单位:国网会同县供电分公司,责任单位:各乡镇)
11.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创建会同县返乡创业孵化园,对返乡创业人员实行零门槛入驻,并提供工商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服务活动等一站式代办服务。返乡创业人员入驻创业孵化园区,给予2年孵化培育期;对孵化培育期结束后企业产值达到1万元/平方米的,给予最高3000元的孵化补贴。返乡创业人员租赁场地创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吸纳2名以上城乡劳动者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按每月每平方米补贴10元、每月最高2000元的标准,给予场地租赁补贴,补贴期限为2年。(牵头单位:会同产业开发区,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人社局)
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
12.推进一体化审批服务。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创业版,持续拓展服务范围,推进企业、个人“两个生命周期”事项集成办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创新企业开办极简审批,设立“绿色通道”,规范办理时限,实施“四减”“四零”,对返乡人员申报的产业经营项目计划,提供优先服务。(牵头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职能部门)
13.开展点对点联系服务。对回引成功的返乡创业人员,实行“一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责任部门帮带+一个专家服务团指导”的“三个一”联系服务机制,支持开展返乡创业指导活动,解决存在的矛盾和实际问题。加强科技专家服务团建设,与返乡创业企业建立对口支援帮扶机制,开展科技指导服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科工信局,各乡镇)
14.做实一线保障服务。高标准建设乡镇人才工作站,通过专人负责、专项服务的方式,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职称申报、人才认定、融资对接等服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
15.开展创业培训支持。依托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含创业培训),培训资金实行政策性补贴,实现应培尽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出学习。(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
五、营造尊重创业氛围
16.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对属于我县五大主导产业、六大产业链重点规划和发展的行业指导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吸纳新创业人员进入协会,实行行业协会管理。涵盖县内同类产业80%并积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活动的行业协会,按每个每年1万元的标准给予活动经费支持。(牵头单位: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财政局)
17.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对经认定的返乡创业人才,符合会同县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分类认定相应标准的,发放“会同人才卡”;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60万元的住房补贴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待遇,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教育局)
18.提高创业者政治地位。对在返乡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在评选劳动模范、巾帼建功标兵、五一劳动奖章、“乡村之星”时给予倾斜,可优先列入“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对象,并积极向省市人才计划项目推荐。(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各乡镇)
19.实行创新创业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对参加省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奖项的企业,按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优胜奖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参加市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奖项的企业,按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5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牵头单位:团县委,责任单位:县商科工信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20.选树优秀创业典型。评选一批“返乡创业之星”,对创业规模较大、吸纳就业人数较多、带动示范作用较好的返乡创业典型,按带动并稳定就业人数给予补助1-3万元。(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各乡镇)
同类型奖补项目,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不重复进行奖补。
支持返乡创业工作由会同县支持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县财政局负责监督资金使用,县直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各乡镇积极参与,协调推进各项具体措施实施。本措施所需资金从县财政和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试行一年,如遇国家政策调整,以新文件为准,由县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解释。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中共会同县委办公室 会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许诺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