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穿梭的城市街头,他们的脚步是丈量城市文明的一把标尺,奋斗不息的白昼黑夜,他们的扫帚写就灵动优美的城市诗篇,他们就是环卫工人。每年10月26日是“环卫工人节”,这一天,他们没有假期,依旧勤勤恳恳忙碌在岗位。
上午九点半,在改河街与老河街交叉口,环卫工人蒋师傅正拿着铁夹子认真清理沿路垃圾,绿化带里的落叶、塑料袋,道路边上的烟头、水果皮等,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现在人们的素质提高了,我们这里背街小巷也很少有乱丢的。” 蒋师傅感慨,人们素质越来越高,自己的工作量也变少了,当然,让李师傅感触最深的,还是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十点钟,在希望路林城镇中学对面,曾明、龙建华夫妻两人合力把垃圾箱擦拭得锃亮。老两口今年都已经60多岁,从家里到负责的卫生区域只需要走几分钟,曾明负责晚班,龙建华负责白班。虽然负责的时间不同,但总少不了相互照应。一周两次清洗垃圾箱的工作简单但是脏且累,曾明总是过来帮妻子一起清洗打扫。
在别人眼里,希望路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条街,但在曾明眼中,这条街不仅充满了许许多多平淡却又幸福的回忆,还承载着自己的工作责任,展现着他寒来暑往兢兢业业工作的成果。
“搞了这个环卫工作快十年了,现在这个环境卫生越来越好,这些学生也特别自觉,现在街道上都干干净净的了。”和曾明多聊了几句,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起这十年会同的变化,身为环卫工人的他感受最明显的,还是城市环境的变化,“看着会同变得越来越干净漂亮,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我也会继续努力地工作。”
十点半,在希望路与林城大道交叉口,完成清扫任务的环卫工人们坐下来歇歇脚,互相拉着家常。坐在最右边的粟明智今年 51岁,是清扫影剧院路段这一组的组长,不知不觉间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1年,身边的工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她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在这跳广场舞的和锻炼的他们对我的评价都非常好,因为他们知道我扫地扫得好,大家都认识我。我记得有一天早上我没上早班,她们跳广场舞的以为我不扫地了,以为我不干这一行了,还特意过来问我,其实我是上了中午班和夜班。”粟明智聊起她工作中的趣事儿,脸上洋溢着笑容。
如今,一位住在附近常来跳舞的市民提到粟明智,总开玩笑地说:“来这里跳舞简直比去舞台上跳更干净舒适。”一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的却是大家对粟明智工作的认可。
十一点,忙碌了一个上午,打扫完最后一点垃圾后,吴月华的上午班结束了,她收拾好劳动工具,在路过的装满了蔬菜的小板车前挑选着午餐的食材。“买点菜回去抓紧时间煮饭,最近秋天叶子落得厉害,我下午得早点过来。”与四周的热闹相比,吴月华的脸上,略显疲惫。
他们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就算是过春节他们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四季流转中奉献着自己的时光,他们是城市建设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卫橙”。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城市美容师”!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毛羽
编辑:融媒值班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