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享机遇 共赢未来|向海而歌 一座内陆港的破浪方程式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李洁 2025-05-08 08:28:46

向海而歌 一座内陆港的破浪方程式

——怀化国际陆港深化对接RCEP成员国家发展侧记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怀化,古称“鹤州”“五溪”,地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沪昆国际贸易大通道的交汇点、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结合部。

近年来,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城市正以雷霆之势崛起,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怀化国际陆港,作为怀化连接世界的桥梁,内畅外联东盟、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渐发展成为湘鄂赣三省通向东盟国家的黄金通道。2022年至2024年,全市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7.23%,进出口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对外投资年均增长259.3%,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怀化国际陆港依托智慧冷链优势,不断开行铁路特色冷链班列,吸引香蕉、榴莲、蔬菜和龙眼等产品入湘入怀。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摄)

班列飞驰跑出开放“加速度”

走进怀化国际陆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龙门吊挥舞着巨臂,将一个个集装箱精准地吊装到列车上,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班列蓄势待发,鸣笛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开放发展的激昂乐章。

2025年一季度,怀化国际陆港开行国际班列266列,同比增长46.2%。其中,中老班列89列,增长18.7%。这一数据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发展实力的有力见证。

在陆港的集装箱作业区,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将来自各地的货物快速装载上车。中老班列是这里的常客,5月1日,一列满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配件、胶膜、铝边框、硫酸铵等货物的中老班列从这里发运,驶向老挝万象。列上的货物来自株洲、岳阳、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货重约867吨,货值约1245万元。它们在这里汇聚,搭乘班列,跨越千山万水,驶向东南亚市场。

为了提高班列开行效率,怀化国际陆港与铁路部门紧密合作,优化运输组织,实现了班列的快速编组、优先放行。如今,怀化国际陆港的班列运行更加稳定、高效,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物流保障。



(忙碌的怀化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摄)

“目前,享同箱包出口全球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怀化国际陆港铁海联运运往广州的南沙港、深圳的盐田港和广西的钦州港,再通过海运分别发往全球各地。通过国际陆港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国际箱包市场的竞争力。”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盛感慨地说。

据长沙海关所属怀化海关统计,2022年怀化国际陆港开行中老、中越和铁海联运班列151列,2023年开行455列,2024年开行数量突破1000列,达到1009列,年均增长1.6倍。其中,2024年开行中老班列351列,位居中部地区第1位。

怀化积极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推动湘鄂渝黔四省边区协作发展,推动湘鄂赣“三省合作协议”实施,深化省内五大货运集结中心联动。加强与沿海港口海关合作,与北部湾港、广州港、盐田港、洋浦港等沿海港口共建内陆港,创新“组合港”“一港通”“四关如一关”等通关模式。率先在中部地区双向开通中老、中越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湘滇·澜湄线”怀化-昆明-万象、岳阳—怀化—东盟等接续班列。



(春日下的怀化国际陆港活力十足。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摄)

怀化通过中老、中越和铁海联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营,有效畅通了与东盟、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2024年怀化外贸“朋友圈”达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经贸合作交流,怀化不仅输出了本地的优势特色产品,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加强了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使怀化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线路拓展编织全球“物流网”

怀化国际陆港不仅在班列开行数量上实现了突破,在线路拓展方面也成绩斐然。从这里出发,经北部湾港、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出海,以及中老、中越、中缅跨境等7条国际物流大通道纵横交错,161条国际国内线路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链接全球52个国家(地区)158个港口(站点)。

2023年10月30日上午,怀化国际陆港首趟“怀化一一万象”中老铁路国际图定班列发车。中老铁路图定班列较此前的普通班列,可节约1天的在途运输时间,时效更快,将有效带动怀化及周边地区加快构建联动全国的大物流格局。

图定班列就是指能在列车运行图上查到的,且具有定点、定线、定时、定价、定车次等特点的货运班列,故又称“五定班列”。具有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等特点。在运行途中具有不准停限车,不准分界口拒接,不准保留,不准中途解体,不准变更到站,严格按图行车,确保运输准到期限等优势。



(怀化国际陆港俯瞰图。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摄)

2024年4月1日起,怀化中老铁路班列开行频率加大,运力再提速升级,怀化至万象图定班列从每周1列增加到每周3列。

“我们还将谋划中老班列回程班列采取周一三五定点发运模式,为开行中老回程图定班列打下基础。”陆海新通道运营(湖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蔚吾说道。

除此之外,今年一季度,怀化国际陆港新增了6条国内线路,从怀化西至贵溪北,到怀化西至岳阳北,再到怀化西至醴陵南……这些新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陆港的运输网络,让货物能够更便捷地抵达全国各地。

4月29日开通的怀化西至钦州港东点对点班列,采用“五定班列”运输模式,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30小时以内,达到“次日达”标准。这一线路的开通,为湘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市场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物流大动脉,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时效提升超40%。

随着线路的不断拓展,怀化国际陆港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以前,怀化的企业要将货物运往海外,需要经过多次转运,运输时间长、成本高。如今,借助国际陆港的线路优势,企业可以直接将货物发往目的地,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5吨冰糖橙经怀化海关查验合格后放行,启程发往马来西亚。海关供图)

货物集结汇聚发展“新动能”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东盟货运集结中心,怀化国际陆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在这里汇聚。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源源不断地驶入陆港,将各类货物卸载下来,等待搭乘班列运往海外。

在怀化国际陆港的货运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有来自湖南本地的竹木制品、箱包、农产品,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这些货物在这里搭乘班列运往世界各地。据统计,怀化国际陆港的货物集结能力不断增强,已吸引西部陆海新通道70%的货物在这里集结。

怀化盛产柑橘、蔬菜、茶叶等优质农产品,但以前囿于地处内陆腹地,缺乏国际物流通道,好“山货”难以出“国门”。2022年怀化国际陆港建成运营后,“怀橙”“碣滩茶”“新晃黄牛”“靖州杨梅”“靖州茯苓”等地理标志产品坐上了国际班列跨山越海、走出国门,实现出口0.2亿元,2023年出口5.7亿元,增长27.5倍,2024年出口12.6亿元,增长1.2倍。其中,蔬菜出口额12.2亿元,成为全省蔬菜出口第二大市州,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怀化西编组站 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供图)

4月19日,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5吨冰糖橙经怀化海关查验检查合格后放行,启程发往马来西亚。这是麻阳冰糖橙首次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麻阳蓝凤凰是一家集蛋鸡养殖、山地开发、花卉苗木种植、特色水果生产、有机肥加工、农产品流通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实体,其产品畅销东南亚地区。

“我们的产品深受东南亚市场的喜爱,东南亚市场对我们的胡萝卜、茄子之类的蔬果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通过怀化国际陆港,让我们的‘山货出山’,让我们的农产品端上国际‘大餐桌’,让怀化的农产品在国际上享有更大的美誉。”雷华英表示道。

今年一季度,怀化外贸“朋友圈”达到1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东盟和美国分别进出口8.3亿元、3亿元。

怀化服装、农产品、箱包出口增长迅速。分别出口4.9亿元、1.5亿元、1.2亿元,分别增长106%、52.4%、29.6%。进口农产品1亿元,增长123.5%,占同期怀化进口总值的29.9%。其中,东盟进口木薯淀粉6455.6万元,增长81.6%;进口水果2302.5万元,主要为榴莲、龙眼、香蕉。

为了提高货物集结效率,怀化国际陆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了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集装箱拼箱中心等。同时,陆港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了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实现了货物的快速集散。

怀化依托国际陆港,立足自身优势,奋力打造箱包皮具、电子元器件等适港型产业,一批批重点产业项目纷纷落地怀化。这些企业依托怀化国际陆港平台,发挥人力、物流、出海通关等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助力构建“5+10”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一季度,怀化10条产业链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46.1亿元,增长26.1%。同时,怀化的农产品、竹制品等产业也借助外贸东风,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从传统加工向高附加值生产的转变,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已被纳入国家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文件,并成功进入启运港出口退税实施范围。同时,获批陆港铁路口岸编码,口岸服务能级和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怀化国际陆港正朝着2025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开行班列1200列、港区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目标迈进。不仅推动了怀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怀化国际陆港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向着建设中西部地区一流国际陆港的目标大步迈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李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