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同县西区农贸市场一个小胡同,一家没有招牌的“蒸菜店”,深受顾客青睐。54岁的黄喜和妻子邓玉梅十多年专注于此,用勤劳的双手烹饪出“蒸蒸日上”扣肉情。
12月17日早上,黄喜和妻子邓玉梅烧起了炉火,架起了大蒸笼,妻子欢快地哼着小调,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扣肉是店里的一道招牌菜。新鲜的五花肉,刮毛、切肉、焯水、抹酱、油炸、浸泡,复杂繁琐的工序中,五花肉“着上”红褐色,表面“爬上”虎皮纹。
“要买上等的五花肉,洗、刮干净,割成均匀的薄片,容易煮一点,太厚了里面煮不熟,口感不好。”黄喜侃侃而谈。
制作扣肉所挑选的五花肉要肥瘦均匀,层次分明,把煮熟的五花肉切成10厘米长,0.8到1厘米厚的片状,装碗铺上调料等上笼蒸制。
“最少要蒸两个半小时以上,蒸好了口感才鲜嫩好吃。”时间是最好的烹饪大师,蒸笼里,郁郁菲菲散发出的香气,能感觉出肉与梅干菜的彼此渗透交融。
扣肉是过年的一道大荤,口味上肥而不腻、浓汁浓味,几经复蒸则香味更足,口感更糯,是居家待客和宴请的特色菜肴,深受广大百姓的青睐和喜爱。
一碗正宗的扣肉要历经“赴汤、蹈火、下油锅”,讲究一煮二炸三蒸,这样做出来的扣肉才能肥而不腻,软烂醇香。
“土、鲜、香”,是黄喜制作扣肉的最大特点,他根据会同人的口感量身打造,最大限度保留家乡的本味特色。
除了制作扣肉,虎皮凤爪、虎皮鸭翅、牛肉、粉蒸肉、蛋饺子等也深受顾客青睐。
“凤爪要挑选这种好的,买大只点的,客人吃起来肉多点,货拿的不好,吃起来除了皮就是骨头。”妻子邓玉梅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妇女,她尽可能将每碗蒸菜量多一点,价格实惠点。
夫妻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天,丈夫黄喜负责早起进货、烹饪食材,一碗碗蒸菜,经过黄师傅的调制、烹饪,葱花、香菜点缀,色泽红亮,酱香浓郁,香气四溢;邓玉梅负责一日三餐,傍晚,她要赶在晚饭前,将一笼笼蒸菜推到市面上进行销完。
2008年,为了照顾即将高考的儿子,夫妻俩来到会同县城拜师学艺,开始了蒸菜事业。
“每天都是这样过,一家人在这里,我也没有外出打过工,这十多年来,一直在做蒸菜,靠劳动致富啊。”黄喜说,他和妻子每天重复的着这样的工作,简单、平凡、幸福。
勤恳实干,诚信经营,黄喜夫妻俩做蒸菜、卖蒸菜,年收入近10万元,他们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一家人生活蒸蒸日上。
“把生意好好做起来、做下去,家庭和和睦睦,儿子成了家,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邓玉梅说。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胡江勇
编辑:毛羽
本文为会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21/12/20/1063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