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支队伍集村部 干群同心攻脱贫: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

编辑:redcloud 2019-06-05 08:34:06





  会同新闻网5月31日讯(记者 杨锐) 池塘清淤、修建护栏、打通消防道,在连山乡建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伍洲眼中看似平常的实事项目,却是村民眼中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

扶贫工作队队长伍洲给张美清老人介绍说,“工作队还要将村中的六口池塘全部种上荷花,到时就更漂亮了。”

  今年85岁的张美清老人,世代居住在建设村张家团,他告诉记者,建设村张家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连山乡最大的团寨,目前有300多户200多栋房子共1000多人。在老人的印象中,大小池塘分布众多是寨子的一大特色,“据我的父辈讲,老前辈修的这些塘,主要是用于防火,以前我们这里都是木房子”。

  随着时代变迁,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少木房变成了砖房,唯一不变的还是这些池塘。

  “我们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变好了,生活改善了,但这塘却成了一个问题,里面的淤泥长期不清,气温一高,就臭得很。”张美清说,“村民们都有想法,但这个工程量大呀,奈不何。”

  

没改造前的样子

  2017年5月,刚到村里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的伍洲通过走访后了解到这一情况,“池塘清淤的事,一方面村民们反映强烈,另一方面,这也是美化环境的需要,当时就和村干部商量,我们要尽快将池塘清淤列入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池塘清淤工程拉开序幕。正当工程轰轰烈烈进行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施工改造时的场景

  “当时正在塘边上做事,就听到前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人喊,有人掉塘里了,救命啊,我放下工具就跑了过去。”村里65老党员张良君回想起前年发生这一幕,至今还为之一颤,“我跑过去,顶多就是个30秒的时间,人挣扎了几下就往水里沉,我棉衣都没脱就跳了下去,我自己都呛了几口水,救上来后才发现是我们村5组的只有3岁多的小孩欧阳缌漫。”

  “幸亏有张良君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真的非常感谢他。”欧阳缌漫的奶奶宋建华回想起前年的这件事还感到后怕,“当时,塘边没有护栏,我孙子读幼儿园回来,在路边和几个小朋友在玩耍,一不小心就掉了下去。”

  伍洲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搞池塘清淤主是想解决这个臭水塘的问题,后面发现这些池塘还存在安全隐患,我就在想,不仅要清淤,还要搞综合治理。”

  “伍队长当时跟我讲的想法就是,池塘清淤后,修好护坎,搞好护栏,做好塘边绿化亮化,拓宽硬化消防道,解决村里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解决安全隐患的问题,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村支部书记杨光全一语道出了综合治理的内容。

  村集体和后盾单位的资金有限,钱从哪里来?这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大难题。

  “伍队长利用亲戚朋友关系帮我们做了规划,然后带着我们开起自己的车子跑了交通、跑水利,跑了农业又跑美丽乡村办,四处找项目。140万的农村消防道改造和40万的池塘改造项目能落地,真的很感谢工作队。”杨光全发自内心的感慨。

  2017年10月,池塘改造项目正式动工,2018年5月消防道改造正式动,同年5月份两个项目全部完工。

  如今,池塘清澈了,护栏整齐了,周围美化了,水泥路消防道从村头修到村尾,农居小砖房错落有致,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已初现雏形。

  现在,宋建华再也不担心放学回家的孙子会掉到塘里。住在池塘旁边的张美清老人感叹,池塘不仅没臭味,还可当风景欣赏,拄着拐杖在塘边悠闲的散步也很舒心。打工回乡集约村头150亩稻田发展水果种植的青年张增杰,依托消防道的便利,也不再担心肥料运不进,水果运不出了。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