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半夜鸡叫”争脱贫

编辑:redcloud 2018-05-18 19:52:18
会同新闻网5月18日讯(记者 许印文)凌晨3点,夜正酣,会同县马鞍镇相见村宝冲(小地名)深山竹林却一如既往地早早“醒”来。起得最早的是贫困户梁忠华和妻子龙海香,然后是他鸡棚里的4000多只鸡。一时间,山谷中起床洗漱声、公鸡打鸣声、鸡被逮住竭力嘶叫声,交织成夜曲、晨曲,也交织成为勤劳夫妻脱贫致富的幸福曲。

 

梁忠华,1981年出生,婚后两口子外出打工,月收入7000多元,小日子本来红火如意,可2014年母亲诊断患上癌症,家里积蓄迅速被榨干,且背上了3万多元债务,经村民民主评议成为了贫困户。2015年母亲去世,家中2个小孩没人带管,夫妻俩不得不在家创业。

 

养殖户梁忠华

 

既要养得出来,又要卖得出去。梁忠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一条养鸡致富的路子。2015年底夫妻俩借本钱开始养殖。为降低病害风险,他将基地建在村里千亩竹林深处,亲近自然,远离人烟,且为溪流源头,有山泉冒出,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殖,梁忠华的鸡成活率都在98%以上;为缓解资金压力,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从每批500羽起家,1000羽、1500羽……逐渐扩大规模;没有销路,夫妻俩每5天会安排4天到邻近乡镇集市卖鸡,为抓个儿大足月的鸡赶早市,他们每天凌晨3点便起来抓鸡,天亮出发赶往集市,顺便带孩子去学校上学,好货总有回头客,梁忠华的销路通畅,2017年就售出12000余羽。

 

“生活有了目标,心态就好了。”说起独居深山养鸡的日子苦不苦时,妻子龙海香说,以前在外打工,不仅收入高些,节假日夫妻俩还可以逛逛街买买衣服,现在办起了养殖场,每天忙碌在喂鸡和卖鸡的路上,每晚都歇在基地的窝棚里,三年没逛商场买衣服,三年没回家睡过一晚,但只要看到自己养的鸡一天天长大,看着基地的鸡卖完了,只要想着今年可以脱贫,可以还上贷款,明年可以再扩大规模,后年可以计划盖个新房子,心里是美美的。

 

“是扶贫政策给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脱贫不是问题。”梁忠华激动地说,自己零基础养殖,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两个孩子上学每年2000多元的生活补助、每年2500元的“六个一”产业扶持、农合医保、扶贫特惠保,等等扶贫政策以及县农业畜牧部门的各种技术支持,让他创业自信满满,没有压力。他指着穿过养殖基地的正在硬化施工的村道说道:“再过几天这条连村公路就修好了,成鸡上市路上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半,而商贩上门收购量却可扩大数十倍,卖鸡难问题解决了,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年出栏3万羽。”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会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