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同新闻网12月5日(记者 朱毅)“干腌菜都卖成了钱,山核桃、冬笋子订单不断,这节奏,不脱贫都不行啊!”近日,我县林城镇小寨村贫困户粟梁华一边将干腌菜打包发货,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粟梁华,35岁, 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粟梁华易地搬迁,新房子建在村道边,结束6口之家在深山老木屋的“蜗居”生活。“老屋在山脚(小地名),那地方太偏太远,离村部都有30分钟的摩托车程,而且处于地质灾害点,下雨天都不敢睡觉。”今年11月,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喜迁新居,并学习经营起自己的网店。

“通过培训,给老百姓搭建一个平台,让家乡的特产变现钱。”会同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永升介绍,2016年会同县成功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开展了创新创业实操培训和电子商务进农村暨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工作,并在近期对全县18个乡镇进行了电子商务进农村普及型培训工作,共培训2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0余人。如今,参训人员中已成功开设50多家网店微店,粟梁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把家乡的山核桃、干腌菜、豆腐乳、冬笋子等特产放到网上卖,让‘山珍’走出深山。这些产品,我都会先试吃,只选味道最好、最正宗的上架。”粟梁华认真向记者介绍他的网店“生意经”,他说通过严把产品质量关,让客户买的放心,让村民卖的开心,自己的网店虽开张不久,生意却越来越好。
“小粟帮我卖了一批茶油,让我在家就赚到了钱。”同村贫困户张先秀笑呵呵地说。小寨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将昔日的生态“土货”,不断地送到粟梁华的网店,在这里卖了个好价钱。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