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椅古村中央一宽阔的菜地里,有一座隆起的墓葬,这里埋葬着杨姓始祖“麻园太婆”。杨姓的列祖列宗,墓葬皆为长方形的,唯独“麻园太婆”墓是圆形的,这其中有种种不同的传说。
“麻园太婆”姓蒋,生于宋端平丙申岁(1236年),殁于元泰定丁卯岁(1327年),系靖州飞山英惠侯杨再思后裔六世孙杨廷秀之妻。
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杨廷秀偕同胞弟杨廷茂从现在的若水镇瓦窑村迁至高椅村生息繁衍,创家立业。其后家业兴隆,子孙发达,成为当地人财济济的旺族。
南宋嘉熙庚子岁(1240年)元军进犯中原,一路烧杀抢掠,生灵涂炭。侗、苗“南蛮”民族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283年至1285年间,杨家“飞山军”(杨再思后裔)高举“保宋反元”义旗,组织了“九溪十八峒”大起义,杨廷秀作为组织之一,偕同堂兄杨廷尊、杨廷峰召集族中壮丁参加到起义中,元军受到重挫,引起了朝庭的极度恐惶和震怒,朝庭借故高椅村出了“玉印浮水”,杨家军蓄谋聚众造反,意欲谋龙夺位之罪名,朝庭以严防叛乱为由,遂于元泰定丁岁(1327年)五月,举兵偷袭高椅。仓促中,杨廷茂组织男丁奋起反抗,妇女儿童就地分散,各自隐藏逃生。两军交战于村边隔河相望的“沁林”。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双方死伤无数。战后当地村民将战死的尸骨掘个大坑掩埋,坟冢上建一石塔,名曰“百骨塔”。在双方交战的同时,一部分元军窜入村里进行烧杀抢掠,慌乱中,蒋氏太婆逃进一块苎麻园里躲藏,但未能逃过元军刀斧,死于非命。杨家族人将其安葬于村中的苎麻地里,坟冢用火砖四周围砌,以后子孙便称之为“麻园太婆墓”。
“麻园太婆墓”为什么呈圆形,几百年来流传着种种说法。
众所周知,元朝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在这个时期中,不管是经济、军事、政治,还是文化、民俗等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融入了蒙古族的色彩和特征,墓葬制度也不例外。人都信奉生前死后都会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因此蒙古人希望死后也像生前一样的生活,在阴间也会生活在蒙古包里,因此坟墓就筑成圆形。但在江南一带圆形的墓葬形制很少,在高椅村方圆几百里外仅发现“麻园太婆墓”这座圆形的古墓。
还有一种说法,元军进犯高椅村时,蒋氏太婆躲进一块苎麻地里,几天几夜不敢动弹,其间饥渴难耐,又惊又吓,最后歪坐在苎麻地里死去的。后人为保持蒋氏太婆的遗容,记住太婆是怎么遇难的,也为了不再惊扰她老人家,让老人家安稳平静地步入天国之路,就在这块苎麻地里,用一把太师让其端坐,四周砌上火砖,将其埋葬,因此墓就成了圆形。
(作者 杨国峰)
编辑:redcloud